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 我国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最多的国家,全国血清流行病学调查HBsAg携带率达9.09%,约1.2亿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为3000万人。乙型肝炎是严重威胁人民身体健康的主要传染病,部分患者发展成为肝硬化、肝功能衰竭、肝癌。常规的内科治疗治标不治本,对终末期肝病无效。自1963年Starzl行第一例肝移植手术后,肝移植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我国自90年代后,随着新一代强力免疫抑制剂药物的出现,术后ICU水平的提高,使肝移植在我国日益成为一种普通的例行手术,成功率达95%,良性肝病肝移植后一年存活率可达90%,三年存活率80.5%。接受肝移植的患者多为终末期肝病患者,各种原因所致肝硬化接受移植的数量约占目前肝移植总数的60%以上。随着出院患者的增多,研究者从最开始关注肝移植手术的成功率转移到重视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肝移植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筛选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为肝移植患者的临床心理干预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便于对其实行个体化的身心整体护理,提高整体护理的质量,进而改善其生活质量。 对象与方法: 选取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在解放军第458医院全军肝病中心以及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肝移植中心接受肝脏移植手术的患者90例。肝移植患者手术后,符合下列各条件:神志清醒;肢体无明显残疾,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