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端口永磁行星齿轮传动系统研究与优化设计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zl_5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永磁行星齿轮是一种新型的磁力耦合传动装置,它由永磁太阳轮、永磁行星轮、永磁外齿圈以及行星架组成。借助于三个端口,即太阳轮端口、外齿圈端口和行星架端口,永磁行星齿轮可实现动力的分割与合成以及转速和转矩的变换,同时,由于其无接触传动、低噪音、高效率以及低维护等优点,是机械行星齿轮的理想替代品。目前,对永磁行星齿轮的研究主要在低转矩应用场合,热点在于其动力学特性的分析,设计中的电磁特性缺少系统的研究。因此,本文针对永磁行星齿轮设计中的电磁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为高性能的永磁行星齿轮设计奠定了基础。  首先,给出了永磁行星齿轮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阐述了三种计算永磁齿轮转矩计算的方法,即等效磁路法、等效磁化电流矢位法和有限元法,比较了各个方法的优劣,选择了有限元法为永磁行星齿轮的设计方法。  其次,提出了永磁行星齿轮在电磁设计中对齿轮性能具有重大影响的关键性问题,如永磁齿轮间产生非有效力矩的磁耦合、定位力矩以及齿轮磁极对数对性能的影响。结合理论分析与有限元软件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对问题的形成原因和解决方法都进行了深刻的探讨,提出了永磁行星齿轮电磁设计的基本原则。  最后,基于上述的分析,设计了一台高转矩密度、低定位力矩的永磁行星齿轮,其性能分析表明各项性能都明显优于传统的永磁行星齿轮。为进一步提高其性能,进行了优化分析,采用了实验设计和永磁体形状优化相结合的方法,使齿轮传动的转矩波动得到极大减小,实现了平滑稳定传动的优良性能。加工了样机,对样机的永磁太阳轮的最大传递转矩以及转速转矩变换关系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验证了上述设计和优化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个人计算机、移动通信设备、雷达、卫星、超高压输电网等会导致电磁辐射,并对人类健康、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造成严重危害,研发有效的电磁屏蔽方式愈发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课题,电磁屏蔽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减少设备产生的磁场,使非常邻近的设备和操作人员免受电磁辐射,另一方面,使非常灵敏的探测设备免受周围环境的电磁噪音的干扰。目前电磁屏蔽主要使用铁铜铝等常金属导体,近年来,高温超导磁屏蔽
作为一种高效有力的计算工具,杂交Trefftz有限元法自30年前提出以来,已经受到了愈来愈多的重视。该有限元模型的特点是在单元域内和边界上独立地建立位移插值函数。在单元区
本论文以压电智能板结构以及压电膜片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所构成的压电智能层合结构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几何非线性、损伤效应和压电效应等因素,系统地研究了压电智能板/层合结
本论文基于浅球壳的非线性理论和弹性接触力学, 以撞击物作用下的层合中厚浅球壳为研究对象, 系统地探讨了层合中厚浅球壳的非线性振动、非线性动力响应和动力屈曲问题, 取得
多次弹塑性撞击涉及到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弹塑性应力波传播和结构塑性动力响应,是一种复杂的力学现象。航空、航天、机械和交通领域中得到日益广泛应用的变截面结构,在多次弹
本文采用直接数值模拟(DNS)的方法,模拟了六种不同外加磁场下M∞= 4.5、弱电离的二维平板边界层的基本流场及边界层中第二模态不稳定波的非线性演化。外加磁场由放置于平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