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街区承载了城市的生活记忆,社会应对其进行妥善保护。中国的历史街区保护,近年来正从以旅游、商业开发为主导的模式逐步向以社区营造为主导的模式过渡。以社区营造为主导的历史街区保护模式秉持生活真实性原则,确保原住民回迁率与原生活方式保存度,能最大程度地延续街区长期积淀形成的人文环境。该模式在中国实践经验不多,而在与中国一衣带水,传统文化同根同源的日本却发展较成熟。 通过知网关键词的检索可知,目前中国以“社区营造”为切入点对历史街区保护展开的研究还不多。而本文以社区营造作为切入点,对社区营造为主导的历史街区保护模式展开深入讨论,进行中日两国空间上的横向对比与两国以社区营造为主导的历史街区保护发展过程的纵向对比,填补了相关研究的空缺,也弥补了类似课题中单线对比的不足。 本文目的在于继承中国历史街区文化、培养居民社区意识。通过分析中国和日本以社区营造为主导的历史街区保护模式在历史沿革、工作机制、具体手段上的特征,同时结合杭州市与高梁市的具体案例,以小见大地研究两国以社区营造为主导的历史街区保护的相关理论和实践发展状况,比较该模式在两国的现状差异,尝试总结日本在该保护模式上的优点和中国现阶段该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的不足,并结合中国历史街区保护现状,尝试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以社区营造为主导的历史街区保护模式,对现有工作机制和具体手段的提升进行理论建议,以期为中国历史街区的保护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