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有机硅产品誉为工业的“味精”,具有广泛的应用。酚羟基硅油含有活性酚羟基,具有反应活性,具有特定的功能特性,也可与高分子聚合物反应形成共聚物,进而对高聚物进行共聚改性,提高高聚物的性能,从而实现高聚物的高性能化、功能化以及在高科技领域中的应用。丁香酚和端氢硅油在铂催化剂的存在下可通过硅氢加成反应制得酚羟基硅油。用于硅氢加成反应的催化剂主要是铂金属催化剂:均相催化剂和非均相催化剂。非均相催化剂因其具有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机硅产品誉为工业的“味精”,具有广泛的应用。酚羟基硅油含有活性酚羟基,具有反应活性,具有特定的功能特性,也可与高分子聚合物反应形成共聚物,进而对高聚物进行共聚改性,提高高聚物的性能,从而实现高聚物的高性能化、功能化以及在高科技领域中的应用。丁香酚和端氢硅油在铂催化剂的存在下可通过硅氢加成反应制得酚羟基硅油。用于硅氢加成反应的催化剂主要是铂金属催化剂:均相催化剂和非均相催化剂。非均相催化剂因其具有优异的选择催化性、可重复利用、环保等优点,在某些化学合成反应中具有一定的优势。本论文旨在探究酚羟基硅油的合成与应用,内容分为四个部分:首先以丁香酚、端氢硅油为原料,分别在氧化铝负载铂催化剂(Pt-Al2O3)、二氧化硅负载铂催化剂(Pt-SiO2)和碳纳米管负载铂催化剂(Pt-CNT)的存在下,通过硅氢化反应取代端氢硅油上的氢原子。用核磁共振氢谱仪(1H NMR)测定了三种铂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和热重力仪(TGA)对酚羟基硅油的性质进行了表征,并对其对大肠杆菌的抗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t-CNT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当催化剂浓度为100 ppm,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6 h时,反应物转化率达到97%。端氢硅油经丁香酚改性后,所得的酚羟基硅油热稳定性更佳。对于酚羟基硅油,当失重率达到98%时,热解温度提高到663℃,比端氢硅油高60℃。同时,赋予了酚羟基硅油良好的大肠杆菌的自主抗菌性。在合成酚羟基硅油的基础上,采用三步法制备酚羟基聚硅氧烷-聚碳酸酯(Si-PC)嵌段共聚物,研究了酚羟基硅油用量对共聚物性能的影响。对Si-PC共聚物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酚羟基硅油作为分散相,以“海岛”的形状分散在PC基体中。结果表明,当酚羟基硅油用量达到20%时,Si-PC共聚物在5%失重条件下的热解温度为450.8℃,比纯PC高76.1℃。20%Si-PC共聚物膜的透氧率为502.65 cm3/m2·24h·0.1MPa,较纯PC膜提高了128.4%。Si-PC共聚物的熔融指数、机械性能和疏水性也相应有所提高。为进一步拓展Si-PC共聚物的适用范围,采用石墨烯纳米粒子(GR)增强改性Si-PC共聚物。采用溶液共混的方法制备Si-PC/GR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石墨烯对Si-PC/GR纳米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对Si-PC/GR复合材料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形貌和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当石墨烯均匀分散在Si-PC基体中时,Si-PC/GR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和阻隔性得到增强。与Si-PC共聚物相比,Si-PC/2.5%GR纳米复合材料在5%失重条件下的热解温度为434.3℃,比Si-PC共聚物高20.6℃;Si-PC/1.5%GR纳米复合材料的氧气透过率为160.2cm3/m2·24h·0.1MPa,较纯Si-PC低了53.2。适量的石墨烯可以增强Si-PC/GR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复合材料疏水性也得到了增强。石墨烯是碳原子以sp2杂化组成的单原子层,层与层之间具有很强的范德华力,容易在基体中发生聚集,导致复合材料的性能缺陷。对石墨烯进行氧化,得到氧化石墨烯(GO),在石墨烯的内部以及层与层之间引入含氧官能团,这些含氧官能团可以有助于石墨烯在基体中均匀分散。通过改进的Hummers法对石墨烯进行氧化,利用XPS、XRD、ROMAN等表征手段对GO进行表征,表征结果表明,已成功制备了GO。并采用溶液共混的方法制备Si-PC/GO复合材料,研究了GO对Si-PC/GO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石墨烯相比,氧化石墨烯与Si-PC基体具有更好的相容性,更利于在基体中均匀分散。
其他文献
叶尖定时法操作方便并且可以同时监测所有叶片的振动,是目前研究叶片振动的关键技术。由于叶尖定时法采集得到的叶片振动信号为欠采样信号,并且叶尖定时信号通常含有非叶片振动成分,尤其是转速气流等因素造成的零漂成分和机匣振动等因素产生的随机噪声信号,因此需要特殊的振动分析方法提取叶片振动的有效信息。而建立叶尖定时测振模型有助于对叶尖定时信号进一步的深入了解,并且可以为叶尖定时算法提供仿真信号的支持。论文主要
拉索预应力柱面巨型网格结构是一种在巨型网格结构中布置预应力高强拉索而形成的刚柔组合预应力空间结构,具有较好的静力性能及稳定性。然而作为一种新型结构体系,其在地震作用下的性能研究远未达到与静力稳定性研究的同等水平;同时,作为主要受力构件的预应力拉索在地震作用下的振动呈现高度非线性,当结构的振动频率与拉索的频率满足一定关系时,拉索可能发生参激振动,引起拉索及其锚固端的破坏,导致拉索失效丧失承载力,最终
螺栓连接是航空发动机动力涡轮转子中最常用的连接方式之一,对整个动力涡轮转子的动力学特性有重要影响。本文针对航空发动机动力涡轮转子中法兰盘与一级动力涡轮盘之间的螺栓连接结构进行了载荷状态下的结构动力学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根据某型航空发动机动力涡轮转子中传动轴的法兰盘与一级动力涡轮盘之间的螺栓连接结构设计截面形状相近的单螺栓结构;采用五种建模方案对单螺栓结构结合部进行模拟,对比分析这五种建模
管路作为飞机系统中的一类介质承载输送部件,其强度是飞机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管路中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导管,作为典型管件往往是通过直管材弯曲成形而得,其成形结果将很大程度上影响导管的强度和使用性能。但目前针对飞机管路的强度分析多以管路的理论设计模型作为分析对象,对管件弯曲成形过程中加工结果对管件性能和管路整体强度的影响考虑存在欠缺,进而导致管路强度分析结果存在一定偏差。本文针对飞机管路,提出了一种考虑
我国是强/台风多发国家,树木在强/台风条件下容易发生断枝、折干和倒伏等,这不仅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可能阻断交通,威胁到行人的生命安全。因而有必要对树木在强风下的受力特性与破坏机理进行研究。此外树木会对来流造成阻碍,产生遮蔽作用。树木的遮蔽作用会使附近流场的风速显著降低,如果能对其规律进行深入研究并加以利用,如防风固沙、农田防护以及改善局部的风环境等,将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总结已有
在生存分析中,由于观察研究无法无限期地进行下去,在观察研究结束时,所有研究对象并不一定都出现我们感兴趣的事件(即终点事件)。即便在观察时间充足的情况下,生存资料中也有可能会出现部分个体永远不会发生终点事件(我们感兴趣的事件)的情况,例如在研究影响失业者找到新工作的因素时,部分失业者由于一些特殊原因会一直保持在失业状态,这部分失业者永远不会“找到新工作”。这部分个体被称作“长期生存者”。“长期生存者
纳米氧化锌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纳米材料。可应用于物理化学、生物医学、催化剂、微电子、纺织、化妆品等多种领域。由于纳米所具有的独特的纳米效应,纳米材料的尺寸调节,形貌控制和稳定性提升等方向更是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其中,在纳米材料形貌/尺寸调节的方向上,通过非经典晶体生长模型进行晶体的生长,得到所需形貌的纳米粒子,进一步地,通过磷脂双分子层对氧化锌进行自组装包封,增强其溶液稳定性,提高生物相容性,以此达
针对常用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等半芳香族聚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较低的问题,本文主要研究具有较高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半芳香族共聚酯的合成及其性能。通过开环-缩合级联聚合,研究将刚性的异山梨醇小分子二醇引入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后对其性能的改善,以及将蒽二醇引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后制备基于可逆共价键的共聚酯。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开环-缩合
非线性模型是随机现象中最常见的一种模型,在非线性回归模型中对于最小二乘估计的渐近性质已经研究的很完整了.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总是遇见非标准的情况,即多误差变量的非线性模型.在本文中,我们将要分析以下模型(?)其中{Xn},{Yn}是已知的.{εn},{δn}是随机误差,{ξn}是(非随机)设计参数,g是已知函数,θ是需要估计的未知参数.我们称以上模型是带有误差的变量回归模型.基于以上模型,我们研
最小配箍率是钢筋混凝土梁类构件的重要构造措施之一。我国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简称为我国规范)沿用上个世纪80年代设计规范中的概念,将Vmi n(28)0.1f cbh0?1.0f tbh0(配有最小箍筋用量梁的最小剪力设计值)代入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得到有腹筋梁最小配箍率计算式。目前,国内外针对最小配箍率在有腹筋梁剪切破坏中性能表现的研究表明,最小配箍首先是来自梁受剪安全储备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