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稳则天下安,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速度提升,非城市的劳动力转移分化不断加剧,农户兼业化、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问题愈演愈烈。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九次代表大会报告提出,要严格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和总抓手,大力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5月山东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山东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工作方案》提出“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旨培育一批文化程度高、农业技术强的新型农民。2012年至今,东营市政府积极探索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做好新型农民培训工作有助于培育壮大农村技能型、知识型人才队伍,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基于大量搜索、收集和查阅相关参考资料、文献,介绍了新型农民培训政策的提出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做好新型农民培训理论研究的意义。本文对传统农民、新型农民、培训体系、乡村振兴战略、乡村人才振兴等概念和相关理论进行了界定,通过明确农民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主体地位,分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民的影响,论述了乡村振兴战略下开展新型农民培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东营市新型农民学校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东营市开展新型农民培训的做法、成效进行介绍。通过随机访谈法和调查问卷随机调查法,对参加新型非传统农民培训的农民学生进行调查,找出培训和教育存在的短板和原因。通过比较研究法,充分借鉴发达国家农民培训的典型做法和经验,并结合东营市新型农民培训实际,从保障体系、课程设计、考核机制三个方面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下加强新型农民培训的对策建议。通过研究,东营市新型农民培训主要有政府主导和外包企业两种培训模式,培训课程包含农技知识、服务技能、经营模式、精神文明等多种类型,培训管理制度正在逐步完善。通过培训,农民各项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参训学员满意率达到86.2%。东营市新型农民学校创设早于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与新形势新要求相比,还存在配套保障滞后、课程设置未紧扣乡村振兴战略要求、评价体系不够科学等三方面的不足。汲取发达国家农民培训的典型做法和经验借鉴,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下加强新型农民培训的对策建议。一是规范培训工作运行机制,建立针对新型农民的激励制度,加大招商引资和人才引进力度,提供充足的后勤保障,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二是广泛摸排农民个人培训需求,综合分析新形势对农民提出的社会需求,充分发掘当地产业特色,提出精准的新型农民培育方法和措施。三是及时考核培训对象的学习效果,实时监控培训课程质量,年终评价相关部门工作开展情况,经常性开展跟踪回访,构建基础教育与示范相结合的终身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