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实验性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irritable bowel syndrome,D-IBS)动物模型的构建及相关指标的观测,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初步探讨抚中止泻散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作用机制,为临床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材料与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只成熟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马来酸曲美布汀组、抚中止泻散大剂量组(简称中药大剂量组)、抚中止泻散小剂量组(简称中药小剂量组),每组均为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番泻叶煎剂灌胃及改良Williams束缚应激法造模15天,造模第15天后开始治疗:中药大剂量组按3g生药/kg体重每日灌胃抚中止泻散煎剂1次,中药小剂量组按1g生药/kg体重每日灌胃抚中止泻散煎剂1次,马来酸曲美布汀组按30mg/kg体重每日灌胃1次。正常组、模型组每日灌胃等容积的生理盐水;每组均连续灌胃14天。末次灌胃后大鼠禁食1天,在灌服墨汁后取血,测定大鼠体重、血浆胃动素(MTL)、血管活性肠肽(VIP)、小肠墨汁推进率、腹泻指数,及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1.给药前后大鼠体重变化:造模后各造模组大鼠体重均较造模前减轻,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O.05);治疗后各给药组大鼠体重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O.05)。2.大鼠小肠墨汁推进率测定:模型组大鼠小肠墨汁推进率与正常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O.01),而各治疗组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O.05),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3.对大鼠血浆血管活性肠肽、血浆胃动素影响: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血浆血管活性肠肽含量显著下降(P<0.01);马来酸曲美布汀组(P<0.05)和抚中止泻散大剂量组(P<0.01)血浆胃动素含量显著下降。4.肠粘膜组织学观察:用药后5组大鼠结肠标本病理检查见黏膜被覆单层柱状上皮,腺体管状,排列规整,细胞分化成熟,未见炎细胞浸润等异常,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番泻叶煎剂灌胃及束缚应激刺激可引起大鼠小肠运动功能改变;抚中止泻散可调整胃肠动力及肠道水电解质的紊乱,能够改善D-IBS大鼠模型的腹泻症状、降低血浆VIP、MTL含量,抚中止泻散治疗D-IBS的机制可能在于通过调节VIP、MTL等胃肠激素的分泌与释放从而调整胃肠动力以及水分、电解质的分泌与吸收,并且在一定范围内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实验数据表明,抚中止泻散大剂量组效果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