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个小麦品种主要品质性状及其面条和馒头的研究

来源 :安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siqyd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安徽省小麦产业体系2015-2016年度种植4个生态点的安农0711、新麦26、济麦22、淮麦33等30个小麦品种(系)为供试材料。通过各样品籽粒品质性状、粉质特性和RVA参数分析,研究其各性状与品种之间的差异性与相关性。将供试材料按品种混合制作面条和馒头,测量其相关食品品质性状,进一步研究各品质性状与品种之间的差异与相关性,试图为安徽省种植小麦品种的品质性状表现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结果如下:1、供试材料18个品质性的总体趋势为,基因型(G)和环境(E)间以及G×E互作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白度的基因型效应大于环境效应,而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容重和出粉率等品质性状的环境效应大于基因型效应。2、通过检测对各个生态点小麦样品的近红外仪参数得出:容重变幅为765.16g/L-792.59g/L,平均值为777.63g/L,阜阳点最高,凤台点最低;蛋白质含量变幅为13.28%-14.00%,平均值为13.54%,凤台点最高,阜阳最低点;湿面筋含量变幅为27.09%-28.87%,平均值为28.15%,阜阳点最高,宿州点最低;硬度指数变幅为59.37-65.02,平均值为63.46,宿州点最高,凤台点最低;沉降值变幅为24.71ml-30.03ml,平均值为27.69ml,凤台点最高,新马桥点最低。白度变幅71.65-73.76,平均值72.69,阜阳点最高,新马桥点最低。峰值粘度变幅为260.78cp-1256.3cp,均,798.6cp,阜阳点最高,凤台点最低;稀懈值变幅148.08cp-335.78cp,平均值268.04cp,阜阳点最高,凤台点最低;最后粘度变幅305.72cp-2135.35cp,平均值1309.99cp,阜阳点最高,凤台点最低;糊化温度变幅65.16℃-85.30℃,平均值75.09℃,宿州点最高,凤台点最低。3、混麦的30个品种(系)中,蛋白质含量变幅为12.61%-15.38%,平均值13.42%,新麦26最高,泰农19最低;湿面筋含量变幅26.31%-31.91%,平均值%,新麦26最高,皖宿0722最低;沉降值变幅23.37ml-36.2ml,平均值,宿4129最高,周麦27最低;白度变幅84.17-89.35,平均值86.73,淮麦35最高,济麦22最低。峰值粘度变幅598cp-2127cp,平均值1273.35cp,皖科319最高,连麦6号最低;糊化温度变幅50.28℃-83.25℃,平均值64.1℃,皖科2918最低,中麦4072最高。吸水率变幅54.4%-63.9%,平均值59.1%,济麦22最高,淮麦29最低;稳定时间变幅2.2min-11.1min,平均值5.04min,宿4095最高,淮麦35最低。供试材料中,按照国标(GB/T 17320-2013),符合粗蛋白质(干基)≥14.0%、湿面筋含量(14%水分基)≥30%、稳定时间≥8min三项指标的强筋品种只有宿4095;粗蛋白质(干基)≥14.0%的品种有新麦26、宿4095和宿4129;稳定时间≥8min的品种只有宿4095。4、供试材料中,面条总分大于85分的品种安农0711、淮麦29、淮麦33、济麦22、明麦1号、皖宿0911、未来0818、新麦26、宿4095、宿4129、周麦28等11个,面条总分小于75分的品种有华成4012、连麦2号和山农17等3个。供试的30个小麦品种(系)中,面条总分大于80分的有21个,可见安徽种植的小麦品种大多数适于制作较好的面条,三分之一以上可以制作优质面条。本研究中,馒头总分大于85分的有华成4012、济麦22、连麦2号、连麦6号、皖科2918、皖科319、皖宿0911、新麦26、宿4095、周麦28等10个品种;馒头总分小于75分的有淮麦35和山农17;馒头总分大于80分的品种有20个。由此可见,供试的安徽种植小麦品种大多数具有较好的馒头品质,约三分之一可以制作优质馒头。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面条总分与峰值粘度、低谷粘度、稀懈值、最后粘度、反弹值、峰值时间高度相关;面条适口性与韧性、总分、峰值粘度、低谷粘度、稀懈值、最后粘度、反弹值、峰值时间具有高度相关性。由此可见,淀粉性状在面条品质评价中具有重要作用。馒头结构与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等面团流变学特性密切相关;韧性不仅与形成时间及稳定时间等面团流变学特性密切相关,也与峰值粘度、低谷粘度、稀懈值、最后粘度、反弹值、峰值时间等淀粉性状密切相关;总分与稀懈值、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及湿面筋含量正相关显著。由此可见,馒头品质同时受蛋白质性状和淀粉性状的双重影响。
其他文献
草甘膦具有抑制杂草时期长,杀草广谱和没有残留毒性的特点,而被人们在茶园中广泛地应用。茶树杂草防治过程中引起的除草剂对非靶标植物的影响是我国茶叶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研究茶树在草甘膦胁迫下生理生化的变化及转录组水平的响应,对于解析茶树受除草剂胁迫的机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论文以茶树(舒茶早)为材料,研究了草甘膦对茶树生理生化水平的影响,并结合转录组数据,从基因水平探究茶树对草甘膦胁迫的响应机理。所得主
当前我国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依然严峻,对污水处理工艺氮磷排放日益严格,急需采用更先进高效处理技术。双污泥反硝化除磷工艺解决了传统生物脱氮工艺存在的碳源竞争和污泥龄矛盾,具有广阔应用前景。课题组将SBR与接触氧化(BCO)两种工艺有机结合研发了一种新型反硝化除磷工艺(SBR-BCO工艺),相比传统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具有诸多优势。本文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尝试基于简化生物脱氮除磷动力学模型建立SBR-BCO反
本文选用安徽省小麦产业体系四个生态点2015-2016年度种植的30个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分析其主要籽粒品质、面团流变学特性、面粉糊化特性的品种间差异和性状相关性,按品种混合四个生态点的30个小麦样品并磨粉制作面包、海绵蛋糕和酥性饼干等烘焙制品,检测面包、海绵蛋糕和酥性饼干的品质性状。得出以下主要结果。1、四个生态点间的容重、近红外仪参数、白度仪参数、RVA参数等17个品质性状的品种间(G)环境
乙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是一种含锌酶类,其分子由两个亚基组成,一个位于酶的活性中心,起催化作用,另一个起稳定四级结构的作用。它以烟酰胺腺嘌呤2核苷酸为辅酶,催化伯醇和醛之间的可逆反应,是脱氢酶/还原酶(Dehydrogenase/reductase,MDR)蛋白基因超家族成员之一。植物中ADH是一个小的基因家族,ADH在抵抗涝害、冷害、干旱等胁迫条件中起重要作用,同
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提高其抗逆性,对于高产、稳产至关重要。而水稻作为喜温作物,低温胁迫便是阻碍其高产稳产的一大因素。因此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挖掘耐冷基因,鉴定耐冷种质资源,运用转基因方法鉴定耐冷基因并研究参与冷胁迫的分子机制对培育水稻抗逆品种极其重要。本文分成两大部分来解析鉴定耐冷品种、关联分析挖掘耐冷基因、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研究耐冷基因的分子机制,主要结果如下:1本研究利用582份水稻资源进
宗教信仰是一个地区自古以来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是一个地区特有的文化特征,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和发展有其现实根源和理由。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宗教在我国的产生和发展有着一定的自然历史根源和社会认识根源。群众对宗教的信仰和感情,以及同宗教信仰和感情相适应的仪式和组织活动,将填补一部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满足精神文化需要,甚
四氢生物蝶呤(tetrahydrobiopterin,BH4)作为芳香族氨基酸羟化酶、一氧化氮合成酶和烷基甘油单加氧酶等多种酶的重要辅因子,在生物体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墨蝶呤还原酶(sepiapterin reductase,SPR)是BH4从头合成途径中最后一步反应酶。人们对由SPR突变所导致的人类BH4缺乏症的诊断和治疗尚缺清晰的认识。在不同的模型动物中展开大量研究,有助于全面深刻的了解该
‘湘南梨’(P.pyrifolia Nakai,cv.Xiang-nan)果皮呈褐色,但其芽变品种‘青皮湘南梨’果面着绿色。为深入研究‘湘南梨’果皮木栓质的形成机制,本文以盛花后25 d(果实发育初期)、75 d(果实转色时期)和150 d(果实成熟时期)‘湘南梨’及其绿皮芽变品种‘青皮湘南梨’的果实为试材,研究了梨发育过程中果皮色差以及硬度的变化,利用显微镜观察了两个梨品种的果皮结构;运用高效液
隐孢子虫病(Cryptosporidiosis)主要是由微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parvum,C.parvum)寄生于人和多种动物并可导致严重腹泻的一类寄生性原虫病。微小隐孢子虫感染的宿主较为广泛,且世界各地均有该病的报道,因此其危害的广泛性和严重性是显而易见的。微小隐孢子虫感染具有一定的自限性,即免疫功能正常的个体感染后可自愈,而免疫缺陷病个体(如艾滋病患者等)一旦感染便可
新烟碱类杀虫剂在全球杀虫剂市场得到迅猛发展,也是近些年来增长速度最快的一类杀虫剂[1]。其中,以吡虫啉为代表的新烟碱杀虫剂是所有杀虫剂中销售额居首位的品种,成为当前全球最大的一类杀虫剂。新烟碱类杀虫剂以其低广谱、高效、有选择性及对哺乳动物和环境安全,且与大多杀虫剂没有交互抗性等特点,受到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海内外农药公司分别进行相关的研究用以类似物的开发,除吡虫啉外,已经相继开发上市多种新烟碱类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