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羟基苯甲酸选择性树脂的合成及吸附性能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f33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对羟基苯甲酸(4-HB)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二乙基氨基乙酯(PDEAEMA)为功能单体,聚苯乙烯氯球为载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技术合成了印迹树脂MIP,并对原料配比和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采用比表面积和孔径分析仪、红外光谱仪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树脂的理化结构进行表征。选取苯酚、苯甲酸、间羟基苯甲酸、邻羟基苯甲酸和2-萘酚作为竞争物,考察了树脂对4-HB的吸附选择性。结果表明,在竞争物的干扰下,MIP对4-HB的吸附量远高于非印迹树脂NIP,表现出良好的分子识别性能。在苯酚、苯甲酸、间羟基苯甲酸、邻羟基苯甲酸、2-萘酚和4-HB组成的的双物质体系中,相对选择吸附系数分别为5.734、4.492、3.131、3.095和11.696,表明在竞争物质的存在下,MIP对4-HB的吸附选择性优于NIP。对比研究了MIP和NIP两种树脂对4-HB和苯酚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两种树脂吸附4-HB时,pH在3.5时的吸附量最高;两种树脂吸附苯酚时,pH在6.5时的吸附量最高。两种树脂对4-HB和苯酚的吸附均符合Langmuir和Koble-Corrigan模型,属于单层吸附且结合位点是均匀分布的。温度降低有利于吸附的进行。当温度在303K时,MIP和NIP对4-HB的饱和吸附量分别在1.88mmol/g和1.65mmol/g,对苯酚的饱和吸附量分别在1.38mmol/g和1.25mmol/g。其作用机理主要包括氢键作用,静电作用和π-π作用。热力学分析显示吸附为自发的放热过程。4-HB和苯酚在树脂上的吸附行为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主要受液膜扩散控制,同时也存在着颗粒内扩散。在无机阴离子硫酸根和氯离子存在下,MIP对4-HB的吸附量比NIP高,抗盐性能优于NIP。两种树脂动态吸附效果良好,穿透曲线符合Yoon-Nelson和Thomas模型,MIP和NIP吸附4-HB的穿透时间分别为16 h和9 h,表明在动态试验中MIP的处理量是NIP的1.77倍,MIP对4-HB的选择性吸附能力优于NIP,采用NaOH溶液可对树脂进行有效的脱附再生。
其他文献
项目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工作(或学习)任务为中心,以老师为主导,由学生、教师或者师生共同计划项目的实施,将学习者进行小组分工并创设出项目实施情境,由学生自主进行项目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并通过自身所学的知识经验与操作技能完成项目,以实现提高教学质量为其最终目的。将项目教学法应用于中职《旅游英语》教学之中,可以有效弥补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不足,并对提升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具有积极作用。同时,在实现“
介绍了北京乡村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现状,梳理了在保护与开发北京乡村文化资源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保护与开发北京乡村文化资源的几点对策建议。
微服务是一种新兴的按服务划分模块的软件架构设计原则,当业务流程需要跨越多个服务构成一个执行单元就出现了微服务事务的概念。开发人员往往依赖一致性异常检测工具来发现微服务事务并发执行中的不一致数据。本文提出一个通用的一致性异常检测系统的设计方案并实现,主要的工作和创新点如下:1.针对以往其他一致性异常检测方案都是从数据校验角度出发,只能根据不同业务定制数据校验规则,必须投入较多人力、时间成本的问题,论
玄奘汉译《理门论》中九句因与由藏本转译的吕澂汉译本《因轮决择论》内容大部分相同。九句因理论为陈那首创确定无疑。吕澂的译释纠正了印度逻辑史家威提布萨那的片面说法,
[目的/意义]本文旨在发现和揭示国内竞争情报人才培养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为我国竞争情报人才教育体系的建立健全提供参考,也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借鉴。[方法/过程]以国内竞
江洛尼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舞蹈羌姆,历史悠久,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它既是一种表演艺术,也是文化遗产的一种实践和仪式活动,而又不脱离尼僧的修行生活方式,以象征符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氮肥用量对2个不同品种马铃薯产量、经济效益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通过分析马铃薯产量、经济效益与氮肥利用率随氮肥用量的变化趋势,提出冬马铃薯生产上适宜
发动机缸盖面铣加工时,部分切屑会飞入水套中,引起卡屑现象。水套是发动机冷却液循环流动的通道,残留在其中的切屑使得冷却液循环流动不畅,导致发动机的异常温升,对发动机的
第18届防水保温材料技术交流大会于2016年5月18~20日在北京隆重举行。大会共有联合承办单位14家,协办单位43家,支持单位54家,来自全国防水行业的1000余名企业代表及专家、技术人
针对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组织方法的不足,提出一个基于关联数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语义化组织框架.通过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本体描述模型,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元及其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