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晕放电数值模拟及基于氮化镓紫外探测器的放电检测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ing_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超高压和特高压技术的大力发展,电晕放电问题日渐突出,对高压电气设备产生了持续性破坏和对环境产生了很多不利影响,对电晕放电及高灵敏度检测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从微观角度,放电产生大量电子和正负离子,其跃迁复合过程伴随着紫外光的辐射,对紫外光检测可以实现放电的非接触检测。目前用于放电检测的紫外成像仪价格高昂,真空紫外探测器体积大、灵敏度低和供电电压高。本文从电晕放电的原理出发,用数值仿真方法分析了放电微观粒子的发展及紫外光的产生,优化设计和制备了基于第三代半导体材料GaN的紫外探测器及应用电路,并将其用于放电的紫外检测中。论文主要工作如下:首先,基于流体动力学模型对空气放电进行数值建模,利用有限元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对棒-板负电晕放电模型进行求解。结果表明放电产生大量的电子和正负离子,在空间中向前阳极发展,且电子与正负离子云会对电场产生畸变作用。放电产生的电子和离子是激发紫外光的来源,是紫外检测的理论依据。其次,对空气中电晕放电紫外光的产生、传播和检测进行了分析。放电过程中紫外光主要由等离子体区原子跃迁和离子复合等产生,光谱集中在200nm-400nm之间。GaN材料对紫外光有较好的光电响应,对金属-半导体-金属结构光电探测器(GaN MSM-PD)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然后,用Silvaco TCAD对GaN MSM-PD结构进行仿真设计,提出了将电极掩埋到GaN外延层以提高响应度,用仿真方法验证了优化的可行性。依托重庆市光电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制备了掩埋电极结构的GaN MSM-PD,并进行了光电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制备的GaN MSM-PD响应速度达到纳秒级,抑制比达10~5数量级,在280nm光谱响应为0.8A/W,理想偏压为3.7V。最后,基于GaN MSM-PD设计了适用于放电检测的应用模块和检测装置原型。首先设计了电流-电压转换及放大电路,制作了高响应速度、高灵敏度的放电紫外探测应用模块,且可使用电池供电,提高了便捷性。基于该模块进行了针-板放电实验测试,结果表明该模块能良好的检测到放电产生的高频光脉冲信号,性能较传统脉冲电流法有较大提升。为实现低成本数据采集,使用包络检波方法降频,并设计了基于FPGA的采集系统原型,适用于电气设备放电检测现场应用。
其他文献
虚拟仿真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今天,职业院校都在利用新的教学手段,对现有课程教学组织方式进行优化改革。在学科专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新知识、新理念、新方
曙光油田曙一区D239块地处盘锦市盘山县土地村东,距曙光采油厂西南13.5 km处。区内地势低洼,一般海拔高度在2~4m左右。构造位置位于辽河断陷西部凹陷西斜坡中段的齐曙上台阶
脉冲神经网络由更具生物可解释性的脉冲神经元构成,被称为第三代人工神经网络计算模型,是进行复杂时空信息处理的有效工具。结合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
本文以N-乙基咪唑、2-溴乙基甲基醚和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为原料,经过多步反应,合成了疏水性离子液体1-(2-甲氧基乙基)-3-乙基咪唑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盐[C22O1IM][NTf2]。产物
自从石墨烯被成功制备以来,其一直被认为是未来纳米电子学和光电子学最有前景的候选材料。然而,由于其无带隙的电子特性,本征的石墨烯几乎不可能在光电子和逻辑电子器件中得
随着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的快速发展,无标记、非侵入性的可视化和量化三维组织模型中的细胞分布在组织工程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使用先进的成像技术监测细胞越来越重要,如细胞的
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关注度的增加,市场对实时监测人体状态的电子产品的需求正在持续增加,并推动着柔性电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的快速发展。柔性电子的电互联与封装是柔性电子中
炔丙基取代反应是有机化学中一类比较重要的基元反应,尤其是铜催化的不对称炔丙基取代反应,其在构建碳-碳键、碳-杂键以及手性环状骨架结构等表现出非常重要的作用。经过近十
调制识别技术是指在有限或者没有先验信息的条件下,识别接收到的未知信号调制方式。调制识别技术在军用和民用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军用领域,例如,在电子对抗中,一般需要
随着通信技术、无线网络以及数据挖掘技术的大力发展,城市出行轨迹数据已经成为微观尺度下刻画人类社会和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大量的城市出行轨迹数据不仅能实时展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