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农业“走出去”的思考与研究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l_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我国是农业资源紧缺的国家,近年来随人口持续增长、耕地面积减少及自然灾害频发,国内资源环境瓶颈日益严重。面对严峻的国际粮食危机和农业全球化竞争的深化,只靠大力拉动农业“引进来”已不足以保证我国农业的稳定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统筹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将贸易与投资两种手段相结合,全面推行农业“走出去”已势在必行。农业“走出去”战略是国家“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国内资源、促进农民就业与增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及配合国家外交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农业“走出去”起步较晚,规模较小,竞争力还不高,与“走出去”整体步伐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且由于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国外环境瞬息万变和我国相关政策的滞后,农业对外投资还面临着海外投资风险大、出口关税负担重等诸多困难和不利因素。本文介绍了我国农业“走出去”的现状,结合我国与投资国比较优势,通过跨国直接投资理论,分析了农业“走出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通过分析日、韩、美等发达国家农业“走出去”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总结其成功经验对我国的借鉴意义。然后从国际投资环境、国内政策支持、跨国经营人才几个角度归纳分析目前我国农业“走出去”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提供相关政策建议。政府应对农业对外直接投资加强国家宏观监管、引导与规划,建立完善的国内财政、金融政策支持体系,改善政府管理和服务,为农业“走出去”保驾护航。
其他文献
在以客户为中心的当今市场,竞争越发表现为可快速、精准、且能满足客户需求的高度协同化的零售业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辨识、应对其中的风险成为各企业的核心问题.因此,本文旨在
2010-202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终身教育理念作为重要指导思想,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
那天,父亲对我说,我们家以后出行更加方便了。我惊讶地问:“为什么?”父亲告诉我,再过半年,我们家门口会又多一条新的地铁线。  哇,这真是日新月异的时代啊!  我很小的时候,听人说过,上海最早的一条地铁线,是由德国人设计的。这条地铁线就是现在的上海地铁1号线。它连接了上海火车站和闵行莘庄。如果要乘坐地铁的话,从我们家到最近的地铁站,起码要坐半个多小时的公交车。那时的人们,把乘坐地铁当作一件稀罕事,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