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金融自由化发展理论的盛行,推动了此后主要发达国家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热潮。纵观世界各国,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先后完成了利率市场化改革。利率市场化已成为目前发达国家金融体系的重要特征之一。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转型和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服务实体经济的金融业正面临着剧烈的变革。作为金融改革领域的深水区,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否具有意义及今后何去何从值得深思。本文通过对美国、日本两个发达经济国家经济金融发展史的分析考察,以放松存款利率管制为线索,研究了两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美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金融改革,是在金融市场不断发展和金融创新的推动下逐步完成的。在客观金融环境不断深化和演变的历史发展中,以约束存款利率为主要内容的Q条例法案的出台、执行、直至废除,贯穿美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始终。日本是在全球金融自由化浪潮的大背景下,依托雄厚的国民经济实力,通过日本政府的积极引导而逐渐完成的。日本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同样是以存款利率的解禁而宣告结束。本文还回顾了中国现代金融发展情况,总结了中国基准利率体系的市场化建设和银行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改革成果,比较了中国、美国、日本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异同。最后本文认为:中国坚持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具有积极的意义。鉴于利率市场化的实现将会改变商业银行的生存环境,本文还将为中国银行业未来如何应对这一挑战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