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合金冷坩埚电磁定向凝固传输过程耦合模型与数值计算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y1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冷坩埚电磁定向凝固成形技术是集电磁悬浮熔炼、电磁约束成形和强制冷却三位于一体的新型定向凝固技术。它特别适用于高熔点、高活性材料的中小尺寸部件,如航空发动机叶片的近净形成形。  TiAl合金以其良好的综合高温性能成为制备航空发动机叶片的重要材料,但将其液态成形的难点来自于它们的高熔点和高活性。利用电磁冷坩埚定向凝固成形技术实现 TiAl合金的液态成形,获得定向凝固组织的近净形铸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研究冷坩埚电磁定向凝固成形过程中的耦合传输现象对于揭示在复杂外场作用下合金凝固的传热、传质及流动等行为,理论指导该项复杂的成形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冷坩埚电磁定向凝固成形过程中耦合传输现象的数值模拟为研究目的,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完成了如下研究工作:  1.阐述并建立了电磁场与合金凝固传输现象多场耦合数学描述的理论模型。引入低磁雷诺数条件,将电磁场与凝固耦合传输之间的影响进一步简化为电磁场单向影响凝固耦合传输过程,为冷坩埚电磁场下的凝固耦合传输数值模拟做好了理论准备。  2.解决了电磁场与凝固耦合传输模型数值耦合的计算技术等问题;包括利用ANSYS计算电磁场、ANSYS电磁场计算结果的FEM→FDM数据转换、正弦电磁场电磁力与感应焦耳热的引入等。  3.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以类叶片铸件为对象,模拟研究了不同电磁场下的凝固耦合传输过程,以检验所采用的数学模型、数值计算方法和耦合技术的可行性;对静磁场下的模拟结果表明,静磁场可以有效抑制纯液相区中的流动,但不能有效抑制凝固区中的补缩流动;对正弦谐波磁场下定向凝固传输行为的模拟结果表明,交变磁场的电磁搅拌效果与磁场强度、频率和合金的电磁物性参数、合金凝固传输行为等密切相关。  4.研究了冷坩埚电磁定向凝固条件下驼峰形状、位置及所需的电磁场强度与冷坩埚几何参数的关系,对坩埚壁的电磁削弱效果及冷坩埚的电磁特性进行了函数拟合等理论分析;给出了冷坩埚电磁成形过程中高度一定的驼峰在坩埚中随位置变化时,其形状变化与所需励磁电流强度的数值计算式,结合数值计算,分析了冷坩埚电磁特性曲线对冷坩埚下驼峰的影响,包括驼峰形状演变、吸收功率的变化、稳定性等;推导出了由冷坩埚电磁特性曲线决定的无接触电磁约束区熔成形熔体静压力与电磁压力平衡时所需最佳电源励磁电流的数值计算式。数值计算表明,下驼峰占据电磁特性曲线的峰值部分区域有助于减小软接触程度。  5.模拟了冷坩埚软接触电磁定向成形中上下驼峰结构中的温度场、流场和相对压力场等的分布,分析了采用冷坩埚获得电磁定向凝固组织的可行性机理。计算发现上下驼峰在冷坩埚中竖直方向上的位置强烈地影响到上下锭中的电磁力和感应焦耳热的分布。  6.为完整模拟冷坩埚电磁成形中上部送料棒的熔化,实现了带有任意熔化温度区间的合金熔化过程中耦合传输现象的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本文采用的数学模型和数值方法对合金熔化过程中耦合传输的计算机模拟是同样有效的。  7.编制了用于任意形状驼峰的铸锭冷坩埚电磁成形中传输现象数值模拟的网格剖分程序。  
其他文献
Objective:To study the phytochemical screening of different extracts from Citrullus colocynthis(C.colocynthis)seeds extracts and to assess their antioxidant act
防潮警戒水位是指沿海地区发生风暴潮,当地潮位达到某一潮高时,须开始警戒并防备潮灾发生的指标水位值。它是各级政府科学、正确、高效地组织和指挥防潮减灾的重要依据。防潮
当前国内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全球范围疫情快速蔓延,对全球经济造成了较大的冲击.为应对这次震荡,国内外各大央行纷纷颁布相应的政策,目前危机得到一定的缓解.就目前来看,
BiFeO_3(BFO)在室温下具备铁电性、阻变效应和反铁磁性,这给存储器的多功能化和微型化设计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但是BFO薄膜中存在较多的缺陷和缺陷偶极子,导致漏电流增大和铁电性能恶化。并且BFO薄膜的弱铁磁性和界面效应制约了BFO薄膜在器件中的运用。为了改进BFO薄膜的多铁性能,一般选择多元离子共掺杂改性。此外,BFO与磁性薄膜复合可以获得优异铁磁性能和阻变效应,并调控复合薄膜的界面效应。本课
学位
学位
本课题为建设部科技项目“水产品加工废水处理与回用研究”(02-3-2.5),主要针对青岛地区水产品加工废水进行处理和回用研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选择生物接触氧化工艺进行达标处理
本研究是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2002CB1115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00047)、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恢复生态学开放基金(R02-03)和重庆市生态学重点学科资助下,历
农业生态系统是在短时间内受人为影响和调节的主要生态系统之一,对于土壤碳固定及温室气体的减排起着重要的作用。碳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动态特征变化与氮、磷等生源要素密切相关,因此,外源氮磷对土壤碳的“源”和“汇”效应有重要影响。磷肥过量施用造成长江中下游地区大量农田磷素流失和水体富营养化。因此,磷素对水稻田生态系统碳、氮和磷生物地球化学循环都有调控作用。本文以水田磷素长期定位试验为载体,研究了不同施磷水平
高氯酸盐(C104-)作为一种新型的持久性环境微量污染物,因其抑制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并引发一系列代谢和发育疾病,尤其对育龄女性和婴幼儿的干扰异常显著,从而成为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C1O4-具有广泛的人为源和普遍的自然源,污染现状尤为严峻;然而目前的调查主要集中在美国,其他国家因研究刚起步,C104-浓度水平调查数据十分有限。高溶解性、强稳定性和快速迁移性等特点不仅使C104-对人体健康和生态安
学位
植物修复技术是当今国际资源、环境、生物、土壤等多学科交叉领域的前沿和热点。超积累植物具有超量富集重金属的能力,因而,选育和研究这些植物,对进行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