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流媒体直播的P4P网络体系架构的设计与实现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oneknow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网络流媒体技术的发展,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流媒体点播和直播技术方面,各种各样的流媒体点播、直播系统也相继推出,受到了广大网民的追捧。比如现在的优酷网、土豆网、PPS等等。这些流媒体播放系统架构也先后经历了传统的C/S模式、CDN模式、P2P模式、以及现在还未大规模运用的P4P模式。对于前2种技术框架系统对服务器端的带宽等要求很大,容易出现网络瓶颈。P2P模式下,虽然客户端得到了优化,但是对它运用的泛滥,对于网络运营商来说却是一件头痛的事情,它也名副其实的成为了网络“流量杀手”。P4P技术的出现,正是要优化这个问题,它需要网络运营商共同参与到现有的P2P网络,对P2P节点网络实现可控可管,降低骨干网络的流量跨区流行,尽最大努力实现“流量的本地化”,缓解使用P2P技术的网络应用对所在骨干网络造成的压力。但是,P4P技术的应用正是由于需要网络运营商的参与,这使得网络运营商和P2P软件厂商对此技术都在处于观望态度,目前在国内,使用P4P技术架构的网络应用还不多,本文也正是由此提出,在基于流媒体直播的应用场景中引入P4P机制,设计一个基于P4P架构的流媒体直播系统,在CERNET网络中部署该直播系统,在视频播放领域,对实现网络“流量本地化”的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首先介绍对于P4P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从流媒体播放网络体系结构出发,比较按时间先后出现的C/S架构、CDN架构、P2P架构以及P4P架构等各自的优缺点以及应用情况,以此得出P4P技术应用的优势。   然后,对CERNET网络环境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结合P4P技术思想和CERNET网络体系架构,对直播网络进行建模,设计出了基于流媒体直播的P4P网络体系架构。同时,根据CERNET网络IPv4、IPv6共存这一特性,设计出了系统中各个实体底层的基于双协议栈的通信机制,同时也设计基于双协议栈的后台服务器,这些机制保障了来自不同网络协议族的客户都能加入到直播网络观看视频节目。介绍了SIP协议,并设计了直播系统中各实体之间上层的会话类型。   最后,根据项目的要求,完成系统的原型设计,功能模块的划分,并对四个模块,即中心Tracker服务器模块,地区网络iTracker服务器、MS服务器模块和客户端模块的功能进行阐述,并提出将信令与数据分层处理。不仅使得层次清晰,功能模块实现方便,而且方便更改,易于差错和更换添加新的算法。基于P4P架构的流媒体直播系统,通过测试,对测试结果的分析得出,该系统基本实现了流媒体直播所具备的功能。之后部署到CERNET演示平台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其他文献
视觉是人类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是人们的视觉只能接收正在发生的信息,因此也就不能直接通过视觉来获取已经发生的事情的信息。而三维场景的虚拟构建技术可以实现对
遥感技术作为人们获取地物表面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已经成功地在生态环境监测、地质调查、农作物估产等众多领域取得了广泛应用,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光谱技术的不
隐私CA方案通过引入可信第三方的方式保护用户的隐私,但是存在两点缺陷:一是隐私CA需要参与到方案的每一次交互过程中,成为整个系统的效率瓶颈。此外,如果隐私CA与验证者串通,或
经过近10年机器人比赛系统的发展,轮式和四腿机器人的技术已经逐渐成熟,其策略和控制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而人形机器人是机器人研究领域的另外一个重要分支,是一个典型的多智能
随着空间数据获取技术的快速发展,空间数据量急剧增加。在这些数据中包含了大量的潜在的有价值的信息,如何有效地管理,利用数据库中的数据,以及怎样才能发现其中潜在的知识,就摆在
软件的复杂性一方面体现在自身规模的庞大和内部控制结构的多变;另一方面,随着万维网的普及和Internet技术的不断发展,以用户为中心、面向服务的网构化软件在应用环境上为软件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加速产生了大量重要数据,对这些数据的存储和保护需求已达到PB级别。尽管数据成指数级别增长,但研究表明,冗余数据大量存在于信息处理和存储的各个环节,如内容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安全越来越受得人们的关注。密码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在不安全的环境下确保安全的通信,而密钥交换协议是一个重要的密码学原语,可以让两方或者多方在不
在互联网领域,对等网络模式(Peer to Peer,简称P2P)作为客户/服务器模式(Client/Server,简称C/S)结构模式的发展和对立面而出现,解决了传统C/S网络模式中服务器请求瓶颈等问题。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作为新兴的网络测控技术,是能够自主实现数据采集、融合和传输应用的智能网络应用系统。无线传感器网络使逻辑上的信息世界与真实的物理世界紧密结合,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