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测量微螺钉在顴牙槽嵴下方植入位点的颊舌向骨宽度以及三维植入角度,分析微螺钉合适的临床植入角度,为临床医生在顴牙槽嵴处安全植入微螺钉提供参考依据。材料方法:选取样本来自山东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患者18名,男女各9名,年龄为19-30岁,平均年龄为24.3岁。进行螺旋CT扫描,将CT数据输入Mimics软件中进行三维重建。在重建的三维图像中截取所需要的断面,分别进行以下测量:第一部分:测量顴牙槽嵴下微螺钉植入位点处的颊舌向骨宽度,即上颌第一磨牙牙槽嵴顶上方2mm、4mm、6mm、8mm四个断面上近颊根、远颊根和两颊根中间位置分别距骨皮质外表面的骨宽度。第二部分:当植入位点分别位于上颌第一磨牙近颊根的颊侧距牙槽嵴顶4mm、6mm、8mm时,分别模拟有效长度为6mm的微螺钉的植入,选取最常的植入方向即由(牙合)向的近颊侧向龈向的远腭侧方向植入,测量并计算该植入方向分别与矢状面、横断面所成的角度以及在颊舌向、横断面上可移动的角度范围。应用SAS 9.1统计软件分别计算平均值及标准差。结果:第一部分:植入位点在近颊根处距牙槽嵴顶分别为2mm、4mm、6mm、8mm断面时测得的颊舌向的骨宽度分别为2.34±0.57mm、2.37±0.47mm、2.51±0.46mm、2.68±0.54mm;植入位点在两颊根中间部位距牙槽嵴顶分别为2mm、4mm、6mm、8mm断面时测得的颊舌向的骨宽度分别为2.64±0.57mm、2.76±0.42mm、2.66±0.40mm、2.88±0.67mm;植入位点在远颊根处距牙槽嵴顶分别为2mm、4mm、6mm、8mm断面时测得的颊舌向的骨宽度分别为2.81±0.60mm、2.92±0.51mm、2.72±0.50mm、2.84±0.68mm。随着断层面的增高,骨量有增多的趋势。第二部分:有效微螺钉长度为6mm,植入位点位于上颌第一磨牙近颊根处距牙槽嵴项上方4mm时,植入方向与矢状面及横断面的夹角分别为17.9±9.6°、23.8±16.4°,在颊舌向及横断面上可移动的角度范围分别是12.8±7.9°、38.5±22.1°;植入位点位于牙槽嵴顶上方6mm时,植入方向与矢状面及横断面的夹角分别为24.7±10.5°、26.7±15.2°,在颊舌向及横断面上可移动的角度范围分别是9.5±7.5°、42.2±11.9°;植入位点位于牙槽嵴顶上方8mm时,植入方向与矢状面及横断面的夹角分别为18±11.5°、13.8±11.8°,在颊舌向及横断面上可移动的角度范围分别是11.0±6.8°、37.4±17.0°。植入点位置位于距牙槽嵴顶6mm时,微螺钉与矢状面的夹角最大,与横断面的夹角最大。结论:第一部分:根据测得的顴牙槽嵴下的颊舌向骨宽度,在顴牙槽嵴处植入微螺钉时,植入位点位于上颌第一磨牙近颊根及两颊根中间位置距牙槽嵴顶4mm、6mm、8mm处是可行的。第二部分:1.在上颌第一磨牙近颊根处,微螺钉的植入位点距牙槽嵴顶的距离不同时,植入角度及在不同方向上可移动的角度范围随着植入位点的变化而变化。2.微螺钉的植入角度存在较大个体差异,因而植入前应对顴牙槽嵴处的骨量以及植入角度进行个体化评估,以实现微螺钉精确、安全的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