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企业进行价值创造的活动,然而企业往往无法完全取得创新所产生的收益,因而衍生出价值获取和知识资产保护的问题。已有关于知识资产保护问题的研究并没有清楚地界定“知识资产保护”这一概念的内涵和维度,尚未揭开知识资产保护与技术创新之间的“黑箱”。因此,为了厘清中国制药企业在创新活动中的知识资产保护战略与创新开放度之间的关系,及其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本研究以资源基础观为基础,以Teece (1986)提出的“从创新中获利”架构为框架,在已有独占性机制研究的基础上,整合并延伸了知识资产保护研究的内涵,探讨在开放式创新背景下,中国制药企业的知识资产保护战略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本研究按照知识资产保护战略的正式程度,提炼出知识资产保护的三个维度:知识产权、知识隔离和知识整合。知识产权保护是从法律角度出发,运用专利、商标、版权、商业秘密、合同等正式独占性保护机制;知识隔离则强调企业层面运用时间领先、学习曲线优势、保密手段等设置模仿障碍,阻止竞争者模仿的非正式保护机制;知识整合则是从开放式创新角度出发,强调企业为了提高独占性,在价值链上下游融合与重构互补性资产,如技术知识与市场诀窍等,以使创新更好地商业化。本文引入了创新开放度这个新视角,探讨知识资产保护和技术创新绩效之间的内在机理。相对于以往企业强调封闭式创新和独占收益,现代知识资产管理强调开放式创新和价值共享。因此,本文研究企业对知识资产保护机制的策略性运用,如何影响创新开放度,并最终影响企业的创新绩效。本研究首先使用扎根理论进行了探索性案例研究,归纳了知识资产保护战略的构念原型,并提出了一系列初始命题。再通过理论演绎对初始命题进行补充和扩展,构建了知识资产保护与创新绩效影响机理的概念模型。最后,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大样本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检验了变量之间的关系。基于以上分析论证,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知识资产保护战略是个多维的概念,包含着知识产权、知识隔离与知识整合三种微观机制。(2)三种微观保护机制对创新绩效有不同的影响。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绩效具有倒U曲线型关系,过度保护和保护不力都会导致创新绩效降低,即平衡知识产权保护的强度是制药企业的最佳选择;知识隔离与创新绩效呈U型曲线关系,隔离强度非常高或非常低都能带来较高的创新绩效,而隔离强度中等时,最不利于技术创新;知识整合始终有利于提高创新绩效。 (3)创新开放度对知识资产保护与创新绩效起部分中介作用,对知识产权保护与工艺创新不起中介作用。 (4)知识内隐性负向调节产权保护与创新开放度间的关系,正向调节知识隔离与创新开放度间的关系,负向调节产权保护与创新开放度的关系。与相关领域内的现有研究成果相比,本论文的理论贡献和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将知识管理与创新管理的研究置于开放式创新的情境下,界定了知识资产保护这一概念的内涵与维度;(2)从微观层面研究了不同维度的知识资产保护战略与技术创新绩效的关系;(3)引入了创新开放度的视角,尝试揭开知识资产保护与技术创新绩效的“黑箱”,解决了知识保护与开放式创新带来的“开放悖论”问题。因此,本研究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对企业的知识和创新管理、以及进一步的学术研究带来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