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HIV-1 B'的系统动态和分子特征

来源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mtf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免疫缺陷病毒-型( HIV-1)是造成全球AIDS流行的主要原因。在亚洲,HIV-1 B亚型、CRF01_01AE和C亚型是三大主要流行亚型,其中,B亚型可分为两类,一类与欧美流行的B亚型相似,而另一类则在系统发育树上形成独特单种系簇被称为B’。普通B亚型在亚洲传播稳定,而B’的影响范围广泛,涵盖了金三角及其周边地区,并且B’与其他亚型共流行于这一地区,催生了多种新兴的重组型病毒,这些病毒在亚洲的HIV-1流行趋势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B’无论在过去或者未来都影响着HIV-1在亚洲流行的走势,B’对亚洲HIV-1的多样性格局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关于B’的信息却十分模糊。1988年,在泰国曼谷的静脉吸毒者人群中突然爆发了大规模的HIV-1 B亚型感染,后续研究表明造成这次大流行的B亚型病毒不同于之前在该人群中发现的类似于欧美的B亚型,新毒株被定名为B或者Thai-B。这是关于B的首次报道,但B的起源、B’以怎样的分子特征区别于其他B亚型、是否有抗原特异性却无从得知。   由于早期HIV分型依赖gag p17和env V3区,HIV序列以这两区最为丰富,为了获得最大规模的种群随机样本,本文由B’的原始定义出发,从LANL HIV数据库和GenBank盲选出了所有涵盖p17和V3区的B’序列。由这些序列编辑了若干数据组进行B’的家系关系传播历史重建和分子特征性位点的分析。本文对B’家系关系和传播历史的重建基于敛聚理论。我们选取D亚型和全球各地具有代表性的B亚型毒株作为参考,将B’序列同这些参考序列一起重建D/B/B’之间的家系发展关系,由已知的HIV-1传播历史节点作参照,以找寻可能的B’来源。此外,作者从筛选得到的B序列中选取具有最适时空代表性和基因长度的序列组成四个数据组用以B’传播历史的重建,重建分无参数估计和有参数估计两部分。   由于大多数B’序列长度有限,因而对B’特征性位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p17和C2V3位置。本文搜集了所有的HIV-1亚型序列,用Perl语言自编程序计算了各亚型的共有序列以及各个位点的保守性。鉴于B’与B亚型的密切关系,对B’的特征性位点研究主要关注B同B亚型相异的位置,在B中保守性达70%以上的差异性位点被认为是B的特征性位点。   结果显示,B的传播起源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其爆发性扩散具有明显的奠基者效应特点。作者在Gag蛋白的1-161区域内确定了9个B的特征性位点,在Env gp160蛋白的268-359区域内确定了8个B的特征性位点。其中Env蛋白的特征性位点集中在受体结合区域周围,暗示了B的抗原特异性。本文首次对B这一亚洲HIV流行复杂性的奠基毒株进行了全面的研究,为流行病学、公共卫生及疫苗设计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其他文献
该论文围绕啁啾光纤光栅的制作和在高速光通信系统色散补偿方面的应用主要进行了如下工作:利用光纤倾斜法和二次曝光法制作了可用于色散补偿的啁啾光纤光栅.在啁啾光栅制作中
该文从理论上分析了(适当)随机馈相法改善相控阵天线波瓣指向偏差的机理,并推导出理论公式.该文以一个16×16单元相控阵的差波瓣指向为例,用所得到的理论公式计算相控阵天线
期刊
该论文的工作以实用化为目标,主要定位于ATM层流量控制.1、回顾了接入网的发展和APON系统的标准化,APON系统提供的业务,协议分层结构和主要技术.2、在参考ITU-TI371建议和ATM
该论文的主要工作是搜索精确、快速的广角束传播方法(WBPW),突破傍轴BPM的局限,进一步拓宽BPM的适用范围.目的是为该课题组前期开发的通用光波导器件BPM模拟软件-OEDCAD的更
蓝藻是一类非常古老的原核生物,能够进行放氧光合作用,在地球的碳循环和氮循环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地球大气成分的改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和其他生物将光
该论文以重要的半导体材料Si和GaAs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围绕提高SIMS定量分析精度进行了应用和基础研究.
期刊
紫锥菊(Echinacea purpurea L.)是目前世界上最流行的草药之一,本土美国人早有利用紫锥菊治疗感染、发炎和毒虫咬伤的传统。现代实验技术和临床研究已经证明紫锥菊的提取物具
该文对Si基SiGe材料、SiGeC材料的生长进行了研究,并用Monte Carlo方法对IV族半导体材料的生长进行了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