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政策改进——基于金融发展水平测度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uxing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离不开金融的支持,而金融发展又自始至终伴随着政府主导的改革和政策创新。金融发展能否影响经济增长本质上是一个重要的政策问题。本轮金融危机给我们的启示是,金融不能脱离实体经济过度发展,金融政策安排不当就会阻碍经济发展。值得反思的是,金融危机以来,我国金融改革和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但对经济的刺激作用有限。新常态背景下需要经济社会公共治理的创新,金融发展策略的再定位刻不容缓。要实现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需要正确把握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制定合理的金融政策,建立与经济新常态相适应的现代金融体系。  基于以上认识,本文首先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进行梳理,以内生增长理论框架下的AK模型为基础,阐述金融改革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传导机理。接着回顾了我国经济金融改革发展状况,分析金融支持经济增长的状况与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更新并重新计算我国金融自由化指数,依托国外学者建立的指标体系,采用1998-2014年时序数据构建了我国的金融发展指数,计算了金融改革与金融发展的相关性,运用单位根、协整关系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实证分析了金融发展指数与人均实际 GDP增长率的关系。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本文基于金融改革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的三个作用渠道分析金融“消失效应”的直接原因,寻找政策根源,并提出政策改进建议。  研究显示,我国金融改革进程正加速向前推进,金融发展水平已处于相对高位,但金融体系发展失衡,金融机构发展重量、不重质,金融市场发展相对不足。同时,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稳定的负向关系,但双向不为因果。研究表明,近几年,金融发展既没有促进资本积累增长,更没有促进投资效率提高。而金融体系政策设计缺陷,利率市场化改革滞后以及金融定位高估是金融“消失效应”的政策根源。研究认为,应主要从金融稳定、普惠金融、价格市场化、创新金融四个方面入手进行政策改进,引导我国金融体系走“促增长”和“防风险”兼顾的质量型的金融发展道路。
其他文献
近年来,政府管理人才流出行为不断发生。政府管理人才流出后对所掌握的公共权力的“剩余资源”的利用,导致原来的行政关系网、官场人情链、职务影响力、政府内部信息等随之发
中小企业如何健康发展一直是政府和社会关注的话题,2015年9月1日,国务院常委会议决定由中央财政整合出资150亿元,吸引民营和国有企业、金融机构、地方政府等共同参与筹集600亿元
信用管理体系是一种社会机制,旨在建立一个适应信用交易发展的市场环境,保证一国经济从原始支付手段向以信用交易为主流的市场交易方式的健康转变。这种机制创造了一种适应并
期刊
在高效课堂实施的过程中,化学学科因具有实践性和创造性的特点,担负着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任务,较之其他学科具有内容更丰富、涉及的领域更宽广的特点。因此在培养学生主动
期刊
摘 要:随着科技的进步,生产力的提高,高炉长寿技术的研究在我国的技术研究领域占据重要地位。为了达到更高的生产效率,保证更好的生产质量,降低最大的生产消耗,我国一直加强对高炉使用寿命的研究,相信在不久的未来,高炉长寿技术的应用,会给国内外的经济会带来巨大的效益,国内外的商业往来也会因此更加频繁。  关键词:高炉;长寿技术;应用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TF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
期刊
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基础性支持体系,对合理配置文化资源、科学调节文化生产、大力促进文化消费具有突出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特别是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市场
期刊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普遍应用,电子政务建设已成为提升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提供网上服务已经成为政府的一种必然选择。档案网站是政府档案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