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地震作用下,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强柱弱梁”的效果,在结构破坏时往往柱子会先出现塑性铰,而梁之后出现塑性铰;同时节点作为柱与梁的连接部位,对保持结构整体性方面具有关键作用。我国规范中保证“强柱弱梁”的实现的方法是増大柱端弯矩系数,但是在梁的计算中未考虑楼板对梁的作用,提高了梁的刚度,增大的梁的配筋量,同时板按正常计算配筋,使得梁的抗弯承载力进一步增大。正是由于板对梁的加强作用,使得节点在破坏时呈现柱铰破坏形式。为削弱现浇楼板对梁的作用,减弱梁的抗弯能力,在不影响框架节点承载力的条件下,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各节点周围楼板处设置200mm或300mm尺寸的角缝,使节点在受到地震作用破坏时更加接近梁铰机制的破坏特点。利用有限元软件ADINA对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各类型节点(中节点、边节点和角节点)做了拟静力分析。对比普通框架梁柱节点及节点周围楼板设角缝节点的计算结果。结果表明,随着加载位移的增加,梁肋附近楼板钢筋应力有明显增加,说明楼板对梁的抗弯能力有增强的作用。梁受力主筋明显提前屈服,梁端与柱端塑性铰出现时间间隔加大,满足规范中“强柱弱梁”的要求。在考虑不同轴压比的情况下,各节点也能显示比较理想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