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下硐室围岩稳定性问题在岩土工程界受到高度关注。如何对地下硐室进行更好的支护,是岩土工程设计人员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在地下硐室的设计支护中,围岩压力是必须考虑的因素。如何获得真实的地下硐室围岩压力,是地下工程所面临的困难。而极限分析上限法在研究地下硐室围岩稳定性过程中因其计算简洁,推理严谨,成为岩土工程中一个研究的热点。众多已有研究成果表明,岩石所表现出的特性为非线性,而线性特性只是非线性的一种特殊情况。所以,本文针对地下硐室围岩稳定性问题展开研究,以地下硐室围岩为研究对象,基于非线性Baker破坏准则的极限分析上限法,对地下硐室围岩压力进行了研究分析。本文所做的工作和得到的结论如下:(1)针对岩体非线性特性,本文将非线性Baker破坏准则引入到极限分析上限法中,推导出了基于“楔形体+单圆弧块体+平动三角形块体”破坏模式下硐室围岩压力的表达式。(2)通过Mohr-Coulomb破坏准则、Hoek-Brown破坏准则和Baker破坏准则计算同一破坏模式下地下硐室围岩压力的上限解,将计算结果与普氏理论所计算的围岩压力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本文Baker破坏准则下的硐室围岩压力上限解与通过其他三种理论计算的地下硐室围岩压力是一致的,表明运用基于非线性Baker破坏准则的极限分析上限法计算地下硐室围岩压力是可行的。(3)研究了不同参数对地下硐室围岩压力的影响。包括在无量纲参数n、A、T、内摩擦角?_t、断面尺寸l和h、侧压系数K以及前面几个参数同时变化时对地下硐室围岩压力上限解q的影响。(4)在计算地下硐室围岩压力q的上限解的同时,可以得到一组完全确定破坏模式的角度。角度所对应的破坏模式即为优化后的破坏模式。通过对上限解的优化,得到了三个参数n、A和T不同取值下所对应的破坏模式。(5)将本文方法和数值模拟所得到的围岩压力与实际监测所得到的围岩压力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本文基于非线性Baker破坏准则的极限分析上限法计算围岩压力的方法是科学可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