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压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近期预后关系的探讨

来源 :广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jie3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脉压(pulsepressure,PP)与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术后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心血管内科诊断为冠心病ACS且行PCI治疗的423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angiography,CAG)时有创动脉压,根据收缩压、舒张压计算脉压。根据脉压高低分为三组:A组,脉压≤30mmHg,n=61例;B组,30mmHg<脉压≤60mmHg,n=193例;C组,脉压>60mmHg,n=169例。对比各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冠脉病变血管数量,冠脉Gensini积分,PCI术前及术后TIMI血流分级,术后1周内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术后1周心功能状况及术后1周内主要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结果:  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显示:平均年龄由大及小依次为A组(69.8±13.3岁),C组(64.8±10.3岁),B组(60.2±9.1岁),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心率由快及慢依次为A组(84.9±15.6次/分),C组(77.4±12.8次/分),B组(70.7±11.5次/分),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压由高及低依次为C组(152.1±18.0mmHg),B组(128.2±12.8mmHg),A组(103.2±11.5mmHg),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患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A组,C组,B组,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病率A组最高,其次是C组,B组最低,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MB峰值由高及低依次为A组(95.7±111.4U/L),C组(71.9±86.1U/L),B组(59±70.6U/L),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nI峰值由高及低依次为A组(22.4±51.3ng/ml),C组(15.7±44.4ng/ml),B组(10.5±36.3ng/ml),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梗的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A组,C组,B组,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llip分级显示,A组以KillipIV级多见,B组以KillipI级多见,C组以KillipIII级多见,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冠脉病变累及血管数及冠脉Gensini积分由轻及重依次为B组,C组,A组(P<0.05);三组患者PCI术前TIMI血流情况为B组优于C组,更优于A组(P<0.05),A组无复流或慢血流发生率高于C组,更高于B组(P<0.05),三组术后TIMI血流分级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术后1周内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由低到高依次为B组,C组,A组,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A组NT-proBNP最高,左室射血分数最低,6分钟步行距离最短,B组术后1周NT-proBNP最低,左室射血分数最高,6分钟步行距离最长,C组介于两者之间,三组间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周内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A组,C组,B组,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ACS患者伴极低的脉压提示可能合并更多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2、PCI对任何脉压组ACS患者均可受益。  3、脉压对冠心病ACS行PCI治疗患者的近期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极低的脉压提示以下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大:冠脉病变更加严重,无复流或慢血流的发生率增加,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增多,心功能恢复差,主要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增加。
其他文献
针对传统的Adaboost训练算法在训练过程中可能出现训练退化和训练目标类权重分布过适应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Adaboost训练算法.改进算法通过调整加权误差分布限制目标类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