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激光照射眼睛的生物效应主要包括光热效应和光化学效应等,当眼睛受到大于损伤阈值的激光照射后的光热效应会引起视网膜出现白斑、水肿和出血等;可见光波段的激光在低于损伤阈值和人眼安全限值的低剂量下照射人眼可引起眩目效应,使人产生眩晕、暂时失明、视力下降和眼部不适等症状干扰视觉认知导致失能。为了探讨可见激光的安全性和失能效应,研究三基色激光及其合成白激光的损伤效应与眩目效应,为三基色激光及其合成白激光的安全防护和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三个光纤耦合输出半导体激光器分别输出波长为635nm、520nm、456nm的红、绿、蓝激光,再合束到一根光纤准直输出,三基色合成白激光的比例为3:6:1。激光束经光纤传输,透镜扩束准直,光阑限束,平行光正入射兔眼。限束光阑通光孔直径0.7 cm,损伤效应实验照射时间为0.2s。结合检眼镜、眼底照相机观察激光照后即刻和24h的视网膜损伤情况得到安全照射最大剂量,并将辐照后的兔眼进行病理学分析评估损伤程度。在安全照射最大剂量以下,三基色及其合成白激光按设定剂量照射兔眼,照射时间0.1s,利用视网膜电流图(ERG)评估兔眼的眩目效应,以激光照后ERG b-波恢复至照前幅度时间作为指标对激光眩目时间进行量化研究,从而得出红、绿、蓝三基色及其合成白激光的在同等剂量条件下照射兔眼的眩目效应。比较四种激光的致损和致眩效果,评估损伤和眩目量效关系,绘制不同剂量对应的致损程度图和致眩时间曲线。最后在设定剂量下照射验证眩目拮抗效应。结果:红、绿、蓝激光兔眼安全最大照射量分别为72.0m J/cm~2、37.0m J/cm~2、36.0m J/cm~2,三色合成白激光辐照量为57.0m J/cm~2。超过激光安全照射最大剂量后,兔眼依次出现浅白色凝固斑、深白色凝固斑、出血斑。在安全照射最大剂量下,三基色激光及其合成白激光致眩恢复时间与激光波长和照射剂量有关,随着激光照射剂量的增加眩目效应增强,恢复时间与剂量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低剂量照射致眩时间不长,但增幅较大,超过0.2m J/cm~2剂量时所致眩目时间呈线性递增,以最大辐照量16.0m J/cm~2的红、绿、蓝三基色激光及其合成白激光照射,兔眼致眩平均恢复时间分别为3.11s、18.28s、11.44s和11.06s,通过眼底照相机视网膜观察,均未见损伤。按绿激光、蓝激光、红激光、绿激光+蓝激光(6:1)和绿激光+红激光+蓝激光(6:3:1)照射致眩平均恢复时间分别为13.62s、5.40s、1.63s、13.42s和13.48s。结论:在安全照射最大剂量以上,随着激光辐照剂量的增加,兔眼损伤程度增加。绿激光与蓝激光安全性无显著性差异,合成白激光安全性介于红激光与蓝绿激光之间,红激光安全性最好;在安全照射最大剂量以下,视网膜电流图b-波振幅的恢复时间随激光辐照剂量的增加而延长,相同条件下致眩平均恢复时间520nm绿激光最长、456nm蓝激光次之,合成白激光再次,经统计学分析差异不明显;635nm红激光致眩效应最弱。不同颜色激光按比例组合眩目时间并不是两者单独眩目时间的简单相加,而是有所减小。眩目实验未造成视网膜器质性损伤,眩目效应恢复时间与视觉灵敏度曲线和色觉拮抗效应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