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中期以来,信息与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世界正进入信息社会。“地球村”的出现,使得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有了越来越频繁的接触和交流。在这种背景下,“跨文化交际学”应运而生。在跨文化交际研究中,价值观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处于跨文化交际的核心。价值观处于文化的最深层,是人们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各种文化现象中,价值观是相对稳定的;但是在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时候,它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价值观的差异是文化差异的根源。理解了价值观的差异,就能够更好的理解、解决甚至是避免跨文化冲突。许多人类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以及传播学家都曾从不同的出发点和角度对价值观进行长期的、深刻的研究,并已经取得了很丰盛的成果。而在跨文化领域,价值观的研究则是以解释和解决日益频繁的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冲突为出发点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与世界的距离在不断缩小,中国也在充分利用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并经历着全球化带来的冲击。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对中国人价值观的研究的需要就显得格外迫切,并具有现实意义。 在过去的一个半世纪里,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政治方面,经过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中国的政权经历了由封建到民主,再到社会主义民主的深刻变革。在经济方面,中国从一个落后、封闭的农业国,逐步发展成为今天这个强大的、拥有国际影响力的经济大国。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都在逐步进行着现代化。社会的现代化也带动了价值观的变革,新的社会力量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新的价值观。同时,传统的价值观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一些过时的价值观被人们抛弃了;但是也有一些传统价值观仍然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因而,在现时代的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种传统与现代价值观共存的现象。那么,究竟这种共存现象是如何形成的?全球化发展的结果会不会是现代价值观完全取代传统价值观呢?本文通过分析影响价值观形成的各个因素(即各种社会力量),对传统与现代价值观共存的现象提供了理论支持,并由此进一步提出传统价值观不会完全被取代,隶属于核心传统的道德价值观的地位不会改变。价值观的改变,将会是人们根据不同的社会情境,对已有的价值观进行重新排序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