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价值观形成的社会因素分析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softd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中期以来,信息与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世界正进入信息社会。“地球村”的出现,使得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有了越来越频繁的接触和交流。在这种背景下,“跨文化交际学”应运而生。在跨文化交际研究中,价值观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处于跨文化交际的核心。价值观处于文化的最深层,是人们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各种文化现象中,价值观是相对稳定的;但是在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时候,它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价值观的差异是文化差异的根源。理解了价值观的差异,就能够更好的理解、解决甚至是避免跨文化冲突。许多人类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以及传播学家都曾从不同的出发点和角度对价值观进行长期的、深刻的研究,并已经取得了很丰盛的成果。而在跨文化领域,价值观的研究则是以解释和解决日益频繁的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冲突为出发点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与世界的距离在不断缩小,中国也在充分利用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并经历着全球化带来的冲击。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对中国人价值观的研究的需要就显得格外迫切,并具有现实意义。 在过去的一个半世纪里,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政治方面,经过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中国的政权经历了由封建到民主,再到社会主义民主的深刻变革。在经济方面,中国从一个落后、封闭的农业国,逐步发展成为今天这个强大的、拥有国际影响力的经济大国。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都在逐步进行着现代化。社会的现代化也带动了价值观的变革,新的社会力量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新的价值观。同时,传统的价值观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一些过时的价值观被人们抛弃了;但是也有一些传统价值观仍然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因而,在现时代的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种传统与现代价值观共存的现象。那么,究竟这种共存现象是如何形成的?全球化发展的结果会不会是现代价值观完全取代传统价值观呢?本文通过分析影响价值观形成的各个因素(即各种社会力量),对传统与现代价值观共存的现象提供了理论支持,并由此进一步提出传统价值观不会完全被取代,隶属于核心传统的道德价值观的地位不会改变。价值观的改变,将会是人们根据不同的社会情境,对已有的价值观进行重新排序的过程。
其他文献
目的 评价抗环瓜氨酸肽 (CCP)抗体及其相关自身抗体对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 (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及在临床上的意义。方法 收集 112例血清标本 ,包括RA 6 4例 ,系统性红斑
<正> 历史是人们自己创造的。历史就是人类自身发展的历史。所以历史哲学应当重视对类(人这个族类)范畴的研究。马克思本人的著作中(早期和晚期)一再提到“类”的概念。但马
目的 研究儿童哮喘发作期(热哮)应用益气活血清热法配合中药腧穴敷贴的疗效。方法将160例患儿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采用中药内服外活法,内服泻白定喘颗粒,外用穴位敷膏;西药组采用西
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lasmin-α2-antiplasmin complex,PAP)是机体纤溶活性与抗纤溶活性的产物。PAP标志着体内纤溶酶的生成和纤溶平衡机制,是反映机体许多生理病理状态的良好指标
<正>石钟山:1964年生于吉林,1981年入伍先后在部队及总后某院校工作.1997年转业后,在北京市广电系统工作1984年开始发表小说,如今已发表长篇小说《白雪家园》、《飞跃盲区》
山东省当前正在进行山东省森林资源动态监测工作,结合《山东省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信息系统建设森林资源调查操作细则》,在调查实践中提出了动态资源监测中城区林业资源调查存在
<正>目的分析射频消融手术中心包填塞的原因,并总结紧急处理经验,为以后的介入操作提供参考。方法对开展射频消融术以来发生的4例心包填塞特点、临床表现及术中紧急处理的方
会议
本文通过探究运用立体动态的展示形式,尝试突破以往我国图书博览会上所运用的平面展示手法,探索一种综合了多媒体数码高科技的立体应用,动态展示模式以及立体感官体验的新型
目的本实验研究旨在探讨含新城疫病毒HN基因的重组质粒对人胃癌细胞BGC-823凋亡的联合作用机制。方法将含有HN基因的重组质粒pIRVP3IL-18HN经脂质体介导转染人胃癌细胞BGC-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