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蕨类植物的离体保存技术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ang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三种蕨类植物(荷叶铁线蕨、鹿角蕨和铁线蕨)的孢子、原叶体、孢子体为材料,在三种不同温度下(4℃、-72℃、-196℃)进行保存,保存的时间分别为1天、1星期、和一个月,比较不同温度保存对蕨类植物生理和生活特性的影响,以找出一种最佳的蕨类植物低温保存的技术体系。研究内容包括:孢子低温保存后的生活率和萌发、原叶体低温保存后的生活力和分化、孢子体低温保存后的存活率以及铁线蕨和鹿角蕨的低温保存后的快繁体系。结果表明: 1 三种蕨类孢子的低温保存在4℃和-72℃的温度处理下,随着时间的延长,孢子存活率随之下降:在-196℃条件下,存活率基本保持不变。两种解冻方法对孢子存活率的影响没有显著性差异。 2 铁线蕨和鹿角蕨原叶体在4℃和-72℃条件下,其存活率随着冷冻时间的延长而迅速下降;在液氮冷冻后,存活率保持较高水平,而且不随保存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快速解冻有利于原叶体的成活。接种到培养基上后放入4℃冰箱中保存,保存60天后还保存较高的生活力。 3 鹿角蕨孢子体液氮保存的成活率可以达到80%以上,两种解冻方法对孢子体存活率的影响有着显著差异。 4 适合鹿角蕨和铁线蕨低温保存的技术体系为:孢子长期保存在液氮里最佳,短期以4℃最好,时间不超过一个月,解冻两种方法都可以。原叶体与孢子体保存同孢子,但必须在40℃恒温中快速解冻。原叶体冷冻保护剂为PVS2(30%甘油、15%乙二醇、15%DMSO、40%0.4mol/L的蔗糖),孢子体为PVS1(30%甘油、15%乙二醇、30%DMSO、15%1.0mol/L的蔗糖)。冷冻前须进行一定的处理,即在室温下用60%玻璃化溶液(40%0.15mol/L蔗糖溶液+60%PVS2)装载20—30分钟,然后用PVS2于0℃下处理50—60分钟,再换新鲜保护剂,迅速投入冷冻仪器中。将原叶体接种到培养基上再放入4℃冰箱中保存,也可保存较长时间。 5 对于鹿角蕨,孢子低温处理后,萌发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GA(5.0)+3.0%蔗糖,pH6.0:在原叶体的低温保存后,最适合原叶体增殖的培养基为:MS+BA(1.0)+NAA(0.1)+3.0%蔗糖+0.7%琼脂,pH6.0:冷冻后诱导孢子体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培养基+3.0%蔗糖+0.7%琼脂,pH6.0; 6 对于铁线蕨在孢子低温处理后,萌发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GA(5.0)+3.0%蔗糖,pH6.0;在原叶体的低温保存后,最适合原叶体增殖的培养基为:MS+BA(1.0)+NAA(0.51+3.0%蔗糖+0.7%琼脂,pH6.0:冷冻后诱导孢子体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培养基+3.0%蔗糖+0.7%琼脂,pH6.0;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孕周≥34周双胎妊娠产妇的分娩方式对母亲和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2006年6月至2013年5月60例孕周≥34周双胎妊娠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分
作为世界上羊肉最主要的出口国之一的新西兰在羊屠宰加工技术方面也处于国际领先的地位。在新西兰创立的翻转式羊屠宰加工工艺,经过50多年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已成为目前许多发达
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的55个成员国①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处于较高的发展水平,各国地缘关系紧密,区域内的民族关系错综复杂,区域以及国家安全面临着来自有关国家少数民族
所谓的营销,其实质上指的是对需求的一种管理,营销的相关理论,对高职院校管理和建设工作也具有借鉴意义。新的教育教学发展环境下,以营销理论为指导,对高等职业院校管理有新
目的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心脏基础疾病、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和治疗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胸部术后患者疼痛的改善情况。方法我院选择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间172例实施胸部手术的患者,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的86例患者实施
本文采用动力分析方法,输入不同类型的地震波,取不同的路堤土体弹性模量,然后采用动力有限元法对路堤边坡进行地震荷载下的动力反应分析。计算分析不同的路堤土体弹性模量对
目的:初步研究藏灵菇培养液的食用安全性及降脂通便效果。方法:一、安全性评价试验(指标参照中国卫生部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小鼠经口急性毒性试验,小鼠骨髓微核实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强,以及企业竞争力由“基于资源的积累过程”到“基于能力的资源配置过程”再到“基于知识的能力创新过程”的迁移,ERP已经成为解决现代企业问题必不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盆腔粘连松解治疗不孕症术中应用防黏液预防术后再粘连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226例行腹腔镜盆腔粘连松解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12例于术中应用防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