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迭香细胞培养与MeJA对其重要次生代谢物的影响及分子机制

来源 :福建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dixg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迷迭香(Rosmarinus officinalis L.)为唇形科迷迭香属植物。迷迭香作为高价值药食同源植物,其重要的活性成分包括黄酮类、萜类、酚类等。本研究以迷迭香叶片诱导筛选愈伤组织建立迷迭香细胞悬浮培养体系产次生代谢产物,诱导子MeJA对迷迭香悬浮细胞次生代谢产物的调控作用。为进一步挖掘调控迷迭香重要次生代谢产物积累有益基因资源,以迷迭香悬浮细胞为材料,以不同浓度MeJA处理下迷迭香悬浮细生理生化测定分析为基础,进行迷迭香悬浮细胞MeJA响应的m RNAs、miRNAs组学分析,并进行部分m RNAs、miRNAs及其靶基因的q PCR验证。基于迷迭香悬浮细胞摇瓶培养体系及转录组的研究基础,探索5 L搅拌式生物反应器中MeJA及其分批次添加蔗糖对迷迭香悬浮细胞放大培养及重要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影响。本研究诣在探讨MeJA对迷迭香重要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调控机制,为挖掘利用迷迭香悬浮细胞MeJA响应基因资源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建立迷迭香的愈伤组织诱导与细胞悬浮培养体系以迷迭香叶片和茎段为初始材料,成功诱导迷迭香愈伤组织,初代愈伤组织呈黄白色致密不松散状态,采用2,4-D、NAA、KT、6-BA不同激素组合、黑暗与12 h/d光照条件进行继代增殖培养筛选出质地松软的高产愈伤组织,最终试验结果表明:MS+1.0 mg/L 2,4-D、蔗糖30 g/L是愈伤组织培养的最适培养基,培养周期结束时鲜重7.03 g/瓶,并将获得质地疏松颗粒小、外观鲜亮的淡黄色愈伤组织进行迷迭香悬浮细胞悬浮培养。迷迭香细胞悬浮培养试验结果表明:细胞生长呈现典型的“S”曲线,暗培养周期8-9 d,最适培养基MS+1.0 mg/L 2,4-D、蔗糖30 g/L,最适接种量40 g/L,温度25℃,转速120 rpm,迷迭香细胞鲜重35.72 g/100 ml,干重0.76 g/100 ml,迷迭香酸含量3.15 mg/g·DW,综上所述,建立了适宜的迷迭香细胞悬浮培养体系。2.不同浓度MeJA对迷迭香悬浮细胞次生代谢产物积累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以迷迭香悬浮细胞为研究对象,在培养过程的第6 d进行0、10、50、100、150、200μmol/L浓度MeJA处理。结果表明:与不添加MeJA相比较,10-200μmol/L的MeJA处理后继续培养2 d,对迷迭香悬浮细胞中类黄酮、迷迭香酸、鼠尾草酸的积累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当浓度为100μmol/L MeJA时悬浮细胞中迷迭香酸含量到达最高值为3.29 mg/g,是对照组的1.66倍,200μmol/L MeJA时鼠尾草酸和类黄酮含量到达最高值分别为为2.71 mg/g和21.38 mg/g,分别是是对照组的1.84和1.44倍;悬浮细胞生长量无显著变化,但细胞活力随浓度增加而降低,浓度为200μmol/L MeJA时细胞活力最低。在悬浮培养过程中的第0、2(延迟期中期)、4(对数期初期)、6 d(对数期中后期)添加MeJA,处理浓度为100μmol/L时,试验结果表明:在第4、6 d添加MeJA悬浮细胞中迷迭香酸、鼠尾草酸、类黄酮含量显著高于第0、2 d;第0、2 d添加MeJA后悬浮细胞生长量显著降低,同时悬浮细胞细胞活力均随添加时间的延后升高并且都低于对照组。说明培养过程的对数生长期外源添加MeJA对迷迭香悬浮细胞迷迭香酸、鼠尾草酸、类黄酮的积累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细胞生长量无显著作用。不同浓度MeJA处理迷迭香悬浮细胞时,PAL、SOD、POD、CAT和PPO酶活力在0-100μmol/L的MeJA处理下随浓度升高显著升高,试验结果表明外源添加10-200μmol/L MeJA激活了迷迭香悬浮细胞酶类抗氧化系统应对外界刺激,调控代谢反应;内源激素GA、IAA和JA含量在0-150μmol/L的MeJA处理下随浓度升高显著升高,200μmol/L浓度下开始下降,ABA和SA含量则在0-200μmol/L的MeJA处理下随浓度升高显著降低,结果说明,MeJA处理迷迭香悬浮细胞后,对不同内源激素之间存在协调或拮抗作用。3.不同浓度MeJA对迷迭香悬浮细胞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转录组学分析对不同处理迷迭香悬浮细胞(CK、M10、M50、M100)进行m RNAs测序,测序结果分析验证。在CKvs M10、CKvs M50和CKvs M100比较组中,分别鉴定出7836、6797和8310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分别为3596、3025和4528个,下调基因分别为4240、3772和3782个;转录组差异表达基因的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表明细胞壁生物发生、天冬酰胺生物合成、苯丙烷生物合成、半乳糖代谢、类黄酮生物合成、亚油酸代谢等一些基础代谢途径在迷迭香悬浮细胞MeJA响应过程中高度富集;Mapman的初级代谢分析结果多数差异基因主要分布于细胞、脂类、蔗糖、氨基酸、抗坏血酸和谷胱甘肽等途径;Mapman的次生代谢分析发现差异基因主要集中在苯丙烷生物合成、非甲羟戊酸途径、莽草酸途径、甲羟戊酸途径、类黄酮、类胡萝卜素、生物碱类等途径。通过对JA生物合成和信号转导途径,苯丙烷生物合成、类黄酮生物合成、萜类物质生物合成、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等途径的差异表达基因的表达量热图分析,发现多数差异表达基因受MeJA的诱导上调表达,并且不同浓度MeJA对基因诱导效果不同,如100μmol/L MeJA比50、10μmol/L更能诱导JA生物合成和信号转导途径基因LOX、AOS、JAZ和MYC2的表达,差异表达的转录因子分析发现,MYB、AP2-EREBP、b HLH等均为迷迭香悬浮细胞响应MeJA影响显著的转录因子,结果表明MeJA处理后能够显著影响苯丙烷生物合成,类黄酮及萜类物质合成等代谢途径结构基因,上述途径的关键结构基因是MeJA处理后迷迭香悬浮细胞代谢产物显著积累的候选基因。q PCR验证表明转录组数据的基因表达谱数据是可信的。4.不同浓度MeJA对迷迭香悬浮细胞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miRNAs分析对不同处理(CK、M10、M50、M100)的迷迭香悬浮细胞进行miRNAs测序,测序结果验证分析表明,共获得22个miRNA家族的69个已知的miRNAs,获得181个Novel miRNAs;在CKvs M10、CKvs M50和CKvs M100比较组中,共筛选出差异表达miRNA 86个,其中包括32个已知miRNAs和54个Novel miRNAs;在CKvs M10、CKvs M50和CKvs M100比较组特异差异表达的已知miRNAs分别为4、7和4个,Novel miRNAs分别为6、23和6个。miRNA靶基因进行KEGG富集分析结果表明,MeJA对迷迭香悬浮细胞次生代谢产物存在多种响应途径,包括植物激素信号转导、亚油酸代谢、α-亚麻酸代谢、黄酮与黄酮醇生物合成、花青素生物合成等;miRNAs靶基因的Cytoscape分析结果表明miR156a-5p、miR160、miR160a-5p、miR167d1、miR396a-3p4、miR396a-3p5、miR396b、miR6300、novelmir72、novelmir151、novelmir176和novelmir179最有可能参与MeJA对迷迭香悬浮细胞代谢产物积累的影响。通过对差异表达miRNAs的靶基因的Mapman以及表达量的热图分析表明不同浓度MeJA对细胞壁、氨基酸、淀粉和蔗糖、三羧酸循环、类黄酮代谢以及蛋白质水解酶类和信号转导调控作用显著,其中涉及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的miRNAs及其靶基因:miR160a-5p及其靶基因ARF,miR171b-3p、miR171b-3p3和miR171d1及其靶基因DELLA,miR171b-3p及其靶基因ETR,miR156a、miR156a-5p和novelmir4及其靶基因BRI1,各激素信号途径相互作用进而调控迷迭香悬浮细胞代谢产物积累;苯丙烷生物合成途径基因peroxidase被miR167d1靶定,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的3AT、黄酮与黄酮醇生物合成和异黄酮生物合成途径的IF7MAT被novelmir176、novelmir11和novelmir179靶定,进而影响花青素、类黄酮代谢合成。q PCR验证结果表明迷迭香悬浮细胞miRNAs与靶基因之间存在复杂的正负调控关系。在不同浓度MeJA响应过程中,一些miRNAs能够特定MeJA浓度下负调控其靶基因。5.基于5L生物反应器中迷迭香悬浮细胞放大培养本研究将前文迷迭香细胞悬浮培养结论应用于5 L搅拌式生物反应器(Biostat?B,Sartorius Stedim Biotech)进行放大培养,基于摇瓶中的迷迭香细胞悬浮培养体系,建立生物反应器中迷迭香细胞悬浮培养体系。试验结果表明:迷迭香细胞5 L搅拌式生物反应器悬浮培养的最佳条件是在100 rpm的搅拌速度,100 ccm的通气量,40 g/L的接种量,培养周期14 d。基于已建立的迷迭香悬浮细胞放大培养体系,研究100μmol/L MeJA对悬浮细胞生长量、迷迭香酸和类黄酮含量、细胞活力、培养液底物消耗量、培养体系的p H及溶氧和关键基因PAL、CHS、MYC2表达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培养14 d结束后,添加MeJA处理后,悬浮细胞生长量无显著变化,类黄酮代谢途径关键基因PAL和CHS以及JA信号转导途径MYC2均显著上调表达,类黄酮含量增加4.62 mg/g,迷迭香酸含量增加0.49 mg/g。基于已建立并优化的迷迭香悬浮细胞放大培养体系,研究分批次添加碳源即将培养基初始蔗糖为20 g/L后续在培养过程的第6 d补加蔗糖,对悬浮细胞生长量、类黄酮和迷迭香酸含量、细胞活力、培养液底物消耗量培养体系的p H及溶氧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发现:培养周期结束后,迷迭香悬浮细胞干重降低0.3g/L,类黄酮含量增加0.89 mg/g,迷迭香酸含量增加0.19 mg/g,说明分批次添加糖源可以提高迷迭香悬浮细胞类黄酮和迷迭香酸的积累,有效降低悬浮细胞褐化现象。
其他文献
砷(As)是一种天然存在的有毒准金属,大同盆地是中国原始高砷地下水的典型分布区,该地区砷的迁移转化与微生物活动直接或间接触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密切相关。地下水系统中广泛存在的金属还原菌可利用铁(氢)氧化物作为厌氧呼吸的末端电子受体,而铁(氢)氧化物的还原和溶解会导致As(V)还原为更具流动性的As(III)进入水体中。外源电子穿梭能显著促进微生物细胞外电子转移,从而影响微生物活动介导的As/Fe的迁移
学位
蒙亚啊多金属矿床位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成矿带东段,是一个以铅锌为主,伴生铜、银、铟、镉等金属的大型多金属矿床(~2Mt Pb+Zn@11 wt.%;40000t Cu@0.2 wt,%;600t Ag@35 g/t;~100t In;2000t Cd)。目前关于该矿床的精细矿物学特征、成矿年代、成矿流体性质及演化、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机理等方面认识尚不完善,制约了我们对矿床成矿作用的总结,阻碍了矿床
学位
近年来我国能源工业迅速发展,但仍旧面临资源紧缺的问题,因此大力开发海洋资源是历史的必然。目前海洋资源的探采逐渐从浅水区向深水区发展,而海底滑坡作为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直接威胁海底多种工程构筑物的稳定性,如钻井平台、光缆等设施。在海底滑坡对构筑物影响方面,国内外目前大多以海底管线为主要研究对象。随着海洋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壮大,桩基础因其良好的抗弯能力、较高的单桩承载力及相对容易的成桩工艺,在海上风电
学位
<正> 通过对《伤寒论》方的学习,笔者发为仲景对细辛的配伍应用有一定规律,随其配伍不同可以发挥不同的作用。兹分述于后: 一、配酸收可疗寒饮喘咳 如原文40条和41条之小青龙汤证,为表寒内饮和水寒射肺之证,治疗上若单纯解表则水饮难化,若单纯化饮则表寒难解,故仲景以细辛辛香走窜之性,一则温肺祛痰饮,二则助大辛大热之干姜,以温化停蓄于胃脘部之寒饮。由于肺为娇脏,不耐寒热,恐细辛、干姜辛散
期刊
聚羧酸减水剂(PCE)因具有掺量小、减水率高、分子结构可设计等优点已成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化学外加剂。为了满足混凝土高性能化、原材料复杂化以及利用低品质原材料等需求,对PCE分子结构再设计以提升PCE分散性能、与其他原材料匹配性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方向。用高空间位阻官能团β-环糊精改性制备良好分散性能PCE的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由于β-环糊精分子含有多个反应位点,难以引入单烯烃双键,单体
学位
为应对水煤浆气化炉用含铬耐火材料减量化和无铬化需求,系统研究了铬铝锆(Cr2O3-Al2O3-Zr O2)耐火材料在水煤浆气化炉服役失效的机制,并研究了具有Zr O2包覆Cr2O3结构对其抗热震性的影响,探明的抗热震机制和抗侵蚀机理为提高铬铝锆砖的使用寿命指明了方法。同时,采用Fact Sage软件计算分析了Cr2O3、Zr O2、Al2O3、Mg O、Mg Al2O4、Mg Cr2O4、Si O
学位
为开发利用湖北广水-大悟地区重稀土矿,对其开展了详细的工艺矿物学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初步的选矿预富集试验。 矿石 Y2O3品位为 0. 101%,主要稀土矿物为硅铍钇矿和褐钇铌矿,非金属矿物主要为石英、长石和云母,金属矿物主要为磁铁矿、赤铁矿和褐铁矿。 硅铍钇矿和褐钇铌矿主要嵌布于非金属矿物中,少量硅铍钇矿内有石英包裹体,极少数硅铍钇矿与磁铁矿伴生,少量褐钇铌矿与锆石连生,极少数褐钇铌矿内有石
期刊
研究区位于贵州省东部铜仁地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陆块东南缘,江南造山带西段。研究区及其东侧的湘西雪峰山地区是华南重要的锰、铅锌、金等多金属成矿带,近年来,位于雪峰山西缘的湘西花垣地区发现了超大型铅锌矿床而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黔东铜仁铅锌成矿区作为川、滇、黔成矿带和湘西-鄂西成矿带的交汇部分,且毗邻湘西花垣铅锌矿集区,已发现有嗅脑、代懂、粑粑寨、团塘、老屋场、卜口场等铅锌矿床(点),但这些矿普遍规
学位
目的: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新型抗糖尿病药物研发尤其是抗糖尿病肾病药物的研发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两色金鸡菊具有明显的抗糖尿病和保护糖尿病肾脏的作用,但是其发挥作用的活性成分以及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为进一步明确两色金鸡菊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活性成分与靶点之间的关系,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两色金鸡菊中潜在活性成分的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靶点,
学位
目的:探讨阿里红多糖组分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和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的线粒体损伤和氧化应激通路的作用及保护机制。方法:1.Aβ25-35诱导PC12细胞,模拟阿尔茨海默病(Alzheuner’s disease,AD)的细胞模型。检测阿里红多糖组分对AD模型细胞增殖的保护作用,确定实验浓度。将PC12细胞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加40μmol/L Aβ25-35)、阳性组(加50μm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