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米炭粒子具有良好的淋巴靶向性,同时具有很强的吸附功能,可以作为载体吸附抗癌药物,具有提高药物在淋巴组织中浓度,延长作用时间、降低血中药物浓度、减少全身不良反应等优点,是一种有广泛发展前景的新型给药系统。本文选定顺铂作为模型药物,对顺铂纳米炭载药制剂进行了研究。本文使用球磨机粉碎法制备纳米级炭粒子,并与化学方法制得的纳米炭粒子进行比较。对粒径、比表面积、振实密度、休止角、吸湿性等指标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化学法制得的炭粒子粒径小,但吸附能力差,不适宜作为吸附药物的载体;而球磨机法制得的炭粒子粒径较小,吸附能力强,适用于载药制剂的研制。本文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游离药物的含量和制剂的体外释放,分离效果好,准确快速,经方法学验证,适用于该产品的体外控制。制备了顺铂纳米炭混悬液,考察了纳米炭对药物的吸附模型。采用流室法考察了制剂的体外释放,通过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设计,筛选出了最佳处方,并考察了最佳处方的体外释药模型。为了提高药物的稳定性,本文对顺铂纳米炭混悬液的冷冻干燥工艺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对冻干前后的混悬液进行了一系列制剂学评价,以最优处方和工艺制备得到的顺铂纳米炭混悬液粒度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194±46nm,zeta电位-25.9mv,pH为5.62,24小时累积释药百分率为73.62%;冻干产品的平均粒径为206±51nm,zeta电位-22.8mv,pH为5.55,24小时累积释药百分率为74.65%,室温放置3个月稳定性良好。本文建立了生物样品中顺铂的HPLC分析方法,通过大鼠腹腔注射顺铂纳米炭混悬液和对照液,测定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结果表明,纳米炭制剂在大鼠血浆中的浓度低于对照液,药时曲线下面积减小,达峰时间延长,说明降低了药物的全身毒性。本文考察了大鼠腹腔注射顺铂纳米炭混悬液和对照液后各个时间点的心、肝、脾、肺、肾、胃周淋巴系统中的药物浓度,结果表明,该制剂在体内对淋巴系统黑染迅速持久,具有明显的淋巴靶向性,且降低了在其它组织中蓄积造成的毒性。证明纳米炭载药制剂可以提高靶组织药物浓度并且能够改变药物在体内组织中的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