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模板早拆支撑结构的力学分析

来源 :河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las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模板早拆技术是通过引入临时支撑,将楼板长跨受力变为短跨受力状态,形成间距不大于2m的临时支撑布局,以此来满足规范中的拆模要求,实现提前对模板进行拆除的一项施工技术。通过减少对模板、支撑系统和连接件的投入量以及占用时间,来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模板工程成本。在收集了国内外关于模板早拆的相关资料及对模板早拆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基于早拆技术安全性比较的目的,开展了三种早拆支撑形式的力学分析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分别对采用带状支撑和十字支撑进行早拆楼板的开裂荷载进行了理论计算,对带状支撑采用了梁模型和板模型两种方式计算,结果表明采用板模型计算偏于安全。采用板模型计算时,十字支撑的开裂荷载较带状支撑的开裂荷载值高出8%~12%。由于点状支撑的楼板中存在小面积的高应力区域,应当使用规范中冲切破坏的验算公式进行验算。(2)结合工程实际和规范中要求的最低条件建立了早拆后混凝土楼板有限元模型,选取了不同龄期混凝土各项力学参数、钢筋力学参数和施工荷载,对楼板的挠度、压应力和拉应力进行了有限元计算和分析。挠度分析表明,随着跨度增大楼板中最大挠度逐渐增大,随着支撑形式不同时,楼板中最大挠度值从小到大依次为:十字支撑、带状支撑和点状支撑。楼板中最大挠度值变化范围为:0.119mm~0.646mm。压应力分析表明,随着跨度增加,楼板中最大压应力逐渐增加。采用带状、十字和点状支撑早拆后,在楼板短边的中点处为压应力的危险点。采用点状支撑时,支撑处也为压应力危险点。拉应力分析表明,随着跨度增加,楼板中最大拉应力逐渐增加。采用带状、十字和点状支撑早拆后,拉应力的危险点表现在支撑处,与压应力危险点位置不同。(3)数值模拟了楼板厚度对早拆后楼板的拉压应力影响规律。当厚度从100mm增加到150mm时,楼板中各个部位的压应力和拉应力都逐渐减小。其中最大压应力从6.21MPa逐渐减小到2.96MPa,最大拉应力从0.754MPa逐渐减小到0.430MPa,减幅均在50%左右,表明厚度对早拆后楼板中拉、压应力影响都非常明显。(4)对拉应力危险点支撑处,进行了最不利施工活荷载布置,计算了楼板中的拉应力和压应力,此时楼板中最大压应力增加了0.12~0.34MPa、拉应力0.013~0.018MPa,涨幅均在5%左右。(5)支撑处混凝土在结构设计时为受压区,早拆后此处混凝土受拉。通过有限元计算的方法研究了此处镶板宽度对早拆后楼板中应力的影响。镶板宽度从100mm变化到400mm时,楼板中y方向边中点的拉应力和压应力减小12%~15%,而支撑处拉应力减小幅度仅为3%~5%。
其他文献
以冷弯薄壁型钢为龙骨与不同面板材料连接而成的组合墙体,是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住宅体系中的主要构件。本文对以夹芯钢板、硅钙板等为面板材料的冷弯薄壁型钢组合墙体进行了试
三峡库区建成后,三峡库区20余个移民城镇,实施就地后靠移民安置,用地紧张的矛盾十分明显。同时,三峡库区消落区的面积(348.93km2)是世界上水库消落区面积最大和水位涨落幅度
工程结构在服役期间由于自身材料劣化而不满足耐久性要求时,常常需要进行修复或加固。对于裂缝宽度过大引起的结构劣化,当采用脆性水泥基材料进行修复和加固时,受荷之后修复
建筑业是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支柱性基础产业。现阶段我国建筑业处于快速发展的势头,国内正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建筑业作为重要力量快速拉动经济发展。作为建筑业实施的一个
采用确定性分析方法求解结构系统在内外不确定性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响应量是不尽合理的,此时需要正确评估结构系统在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下的响应,通过采用数学和力学的方法建
Y形桩是一种具有区别于传统圆形桩的承载性能和荷载传递机理的反拱曲面异形桩。反拱曲面是Y形桩的摩擦受力面,其受力面侧摩阻力分布规律和桩端阻力的分布规律均可能存在不均
将废旧混凝土经破碎,然后部分或全部代替天然骨料形成的混凝土,称再生混凝土(recycledcoarseaggregateconcrete,简称RAC)。众所周知,混凝土结构达到了设计使用年限后,结构的可靠性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大跨度空间钢结构这一建筑形式以其独特的建筑造型和开敞的内部空间等特点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大空间建筑作为公共建筑广泛应用的一
钢筋与混凝土界面的良好粘结是保证钢筋混凝土梁良好工作的前提。但目前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界面粘结强弱对于钢筋混凝土梁承载力性能的影响以及钢筋与混凝土之间是否具有足够
超大跨度桥梁是今后桥梁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目前国内外超大跨桥梁建设已经开始进入蓬勃发展时期。然而,桥梁跨度的增大导致结构趋于轻柔,阻尼减小,结构自振频率较低,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