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业拖延是指不必要地拖延学业任务以至产生心理不适感(如焦虑、懊恼等)的行为。这种现象在研究生群体中普遍存在,表现为学生对学习和科研的精力投入不足,不能按时开始或完成规定学业任务。这不仅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消极影响,而且会导致研究生行为习惯失范,造成其知识、能力下降,进而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给学校、社会、国家带来负面影响。鉴于此,了解和掌握我国研究生学业拖延现状,探讨导致研究生学业拖延的影响因素,对制定针对性强的干预措施,有效减少学生学业拖延行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缺乏针对研究生群体学业拖延的有效测评工具,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该领域研究的开展,针对这一短板,本研究首先编制了《硕士研究生学业拖延问卷》,并对问卷的信效度进行检验。其次,本研究以自编《硕士研究生学业拖延问卷》为测评工具,考察了我国研究生学业拖延的水平与特征。最后,研究深入探究了尽责性、时间监控观与学业拖延的关系,重点考察了时间监控观在两者间的中介作用。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自编《硕士研究生学业拖延问卷》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旨在测量研究生学业拖延程度,其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06,与一般拖延量表(General Procrastination Scale, GPS)的相关系数为0.487(P<0.001);第二部分重点探究造成学业拖延的原因,包含“刺激寻求”、“不良认知”、“任务性质”、“自我管理”、“缺乏自信”、“外界支持”和“角色冲突”7个维度,共28题,可解释学业拖延69.00%的变异量。其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57,符合心理测量学标准。第二,在所调查的研究生群体中,约85%的个体存在不同程度的拖延行为。在不同任务情境下,个体拖延程度不同:对自主学习能力要求较高、执行过程中缺乏监督的学业任务,拖延程度最高;对个体自愿选择、截止日期明确的学业任务,拖延程度最低。这是由年级特征和任务特征共同决定的。影响研究生学业拖延行为的因素既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但内部因素所起作用更大。不同被试特征在学业拖延程度和影响因素上存在差异。具体表现:拖延程度上,①研究生三个年级中,研一至研三呈逐年上升趋势,研一学生的拖延得分显著低于其他年级的。②不同专业的研究生,工科生拖延程度最低,显著低于文科生和理科生。文科生拖延得分略高于理科生,但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水平。在导致拖延的影响因素中“不良认知”、“缺乏自信”和“外界支持”得分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学科差异:男生对“不良认知会导致学业拖延”的认同度高于女生;研三学生对“缺乏自信会导致学业拖延”的认同度显著高于研一;工科学生对“缺乏外界支持会导致拖延”的认同度显著高于其他学科,理科学生与文科学生之间差异并不显著。第三,尽责性、时间监控观和学业拖延三者之间,两两相关显著。时间监控观在尽责性和学业拖延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是33.77%。尽责性中的“胜任感”、“成就上进心”和“自律性”对学业拖延程度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共同解释学业拖延程度24.60%的变异量。时间监控观中的“时间分配”和“计划”对学业拖延程度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共同解释学业拖延程度23.60%的变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