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质、管径及倾角对管内气液两相流型影响的数值模拟

来源 :东北电力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errand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液两相流动系统广泛应用于核能发电,长距离石油运输,化工压力容器设备运行等方面,而流型作为气液两相流系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影响着流动参数测量的准确性以及流动系统的运行特性。因此,研究管内气液两相流型对提高能源利用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水平管道内气液两相流型的可视化实验做了众多研究,但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对不同介质、不同管径以及不同倾角状态下管内气液两相流型的研究却很少,无法为天然气输送、核反应堆、蒸汽发生器、微反应器及锅炉斜交叉管道等工程实际应用中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综上所述,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开展介质、管径及倾角对管内气液两相流型影响的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首先,利用高界面捕捉能力的VOSET法,对垂直上升管内不同介质的气液两相流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以绘制流型图的方式,分析介质变化对流型转化分界的影响;并对相应的流型转化关系式加以修正。结果表明:在改变介质过程中,弹状流与泡状流的流型分界线变化最明显,且与黏度变化呈正相关趋势;环状流与丝束环状流分界线受介质变化影响最小。然后,通过管径变化的数值计算,发现随着管径的增大,Taylor流在流型图中的面积逐渐减小,而泡状流面积逐渐增大。Taylor流与泡状流的流型分界线对管径变化最敏感。在小管径中,几乎不存在泡状流,且于常规管道中搅拌流与环状流的流型分界线转化方式不同,Taylor流中的Taylor气泡长度与管径呈正相关趋势,且随气相速度增加而增大。大管径中,当湍流作用在管径超过150mm时,不会出现环状流。最后,通过对不同倾角的管内气液两相流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分层流只存在于水平管道中,波状流与间歇流在垂直管道中转变为搅混流。倾角的改变对弹状流向搅混流过渡转化的影响最大;倾角从0°到30°转变对流型图中各流型分界线的改变最明显。随着倾角逐渐增大,流型图中环状流和泡状流的面积逐渐增加,弹状流的面积逐渐减小。以上研究结论进一步完善了气液两相流在不同情况下的流型转化趋向;奠定了气液两相流型的理论基础。为实际工程应用带来一定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广西贵港某高铁三水铝石型铝土矿石铁含量达31.76%,Al2O3和Si O2含量分别为21.33%和7.09%,铝硅比为3.01,属典型的高铁、低铝、高硅、低铝硅比的铝土矿石。在常规开发利用工艺
综述了近年来富含油脂食品的氧化及抗氧化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油脂氧化的主要机理是自由基的链式反应,多种因素引起食品中油脂的氧化,通过添加抗氧化剂及相关控制措施可以延缓
一、问题的提出T+0清算制度是我国A股市场在1995年1月1日之前实行的交易制度,B股市场更是一直保留到了2001年12月1日.由于T+0允许股票兑现的资金立即入场回购,使有限的资金增
气液两相流管道广泛存在于油气开采和集输过程中,确保其安全可靠运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工程意义。在所有失效类型中,内腐蚀缺陷是造成气液两相流管道结构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将管道内腐蚀速率预测模型和结构可靠性评价方法相结合,对气液两相流管道进行内腐蚀失效概率计算。首先,针对气液两相流的流动特征,采用流体相平衡模型、气液两相流模型和腐蚀速率预测模型,计算气液两相流管道在不同流型下的内腐蚀速率;并基于ASM
基于四个纤维丝植生层厚度、三个典型坡度下的模拟降雨试验,探讨了特大暴雨和径流冲刷条件下纤维丝固土护坡固土植生法在模拟边坡上的水土保持效应及纤维丝的减流减沙机理,并确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期刊
我国东北地区是世界范围内孢子丝菌病的高流行区,我国绝大多数孢子丝菌病的报告来自东北地区。我国的孢子丝菌病以固定型为主,占全部孢子丝菌病报告病例的79.9%。伊曲康唑是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混凝土结构在服役过程中产生的破损缺陷日益突出,因此无砟轨道的修复技术变得日趋重要。本研究借鉴国外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维修经验,以硫铝酸盐水
利用SEM,XRD,EDS等研究了20钢在CO2/水溶液气液两相分层流液相中的腐蚀速率、腐蚀形貌以及腐蚀产物膜层的成分,并初步分析了其腐蚀行为机制。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延长20钢腐
塑料污染即“白色污染”,在环境治理当中一直是根深蒂固、难以摘除,无论是对土壤或是水源都有着巨大的破坏效果,人类的身体和健康也无法承受“白色污染”的侵袭。“限塑令”是循环经济法律制度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法律的权威性和强制性都通过“限塑令”的到了体现,“限塑令”运用有偿使用的经济手段对环境问题进行治理,《循环经济法》的原则和制度也得到了体现。本文首先在我国“限塑令”实施十一年这一时间节点,详细概括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