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钢铁行业虽产量巨大,但长期以来一直被结构性过剩、产能利用率低、产业集中度弱等一系列问题所困扰。面对近年来日益明显的市场表现下滑态势,我国钢铁企业纷纷选择遵循国家政府的引导,通过资产重组的手段淘汰过剩产能,提高市场竞争力和产能集中度。目前已经有很多钢铁企业进行了或正在计划进行资产重组活动。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产业调整,我国钢铁行业整体表现依然与国家预期的钢铁产业内前五大企业的产能至少达当年全国总产能的45%等一系列目标相距甚远。以2009年为例,五大钢铁集团(河北钢铁、武汉钢铁、宝山钢铁、江苏沙钢、鞍山钢铁)当年共产钢1.65亿吨,仅为当年全国钢总产量的29%。而落后产能淘汰、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等目标也未能如愿,资产重组对我国钢铁企业的积极作用似乎没能顺利发挥。因此,如何正确评价资产重组的绩效,怎样才能提高资产重组的绩效,真正的实现我国钢铁企业变大变强的目标等仍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行为进行简要梳理并运用包括数据包络法和绩效棱柱法在内的综合绩效评价体系进行案例分析等途径对我国钢铁行业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动因如何、绩效如何等进行研究,以期能够对我国钢铁企业资产重组绩效进行评价并对如何进一步提高其资产重组绩效做出初步建议。本文主要包括以下章节:第一部分绪论,着重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并通过对文章整体研究思路和结构框架的梳理使读者对本文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和理解。第二部分文献综述,通过对我国资产重组研究情况进行统计,笔者发现我国研究钢铁企业资产重组绩效的文献相当有限。为了奠定建立绩效评价体系对我国钢铁企业资产重组绩效进行研究的基础,笔者对学术界已有的关于资产重组的界定,基于市场数据、企业历史财会信息和包括EVA、DEA及绩效棱柱法在内的多种新兴研究方法的资产重组绩效研究文献进行了整理与回顾。第三部分资产重组绩效研究理论分析,阐述了数据包络法和绩效棱柱法等资产重组绩效研究方法的主要内容,并对委托代理理论、代理成本理论和权变理论等相关理论进行了探讨。第四部分钢铁行业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现状分析,通过对国内钢铁行业上市公司发生资产重组的强度和方式的统计分析,发现近年来我国钢铁行业中资产重组事件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另外,笔者对钢铁行业上市公司进行资产重组的主要动因进行了分析,认为政府引导和资产重组带来的各种协同效应是推动我国钢铁企业进行资产重组的主要因素。第五部分河北钢铁资产重组案例分析是本文的核心内容。通过对河北钢铁资产重组的基本情况分析入手,笔者认定本次资产重组属于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另外,笔者运用数据包络法和绩效棱柱法对其资产重组绩效进行整体性和细节方面的分析,发现河北钢铁的整体绩效虽呈现波动状态,但就平均表现而言,资产重组后的整体绩效明显低于资产重组前,没有实现预期的效果。第六部分总结及展望,通过对河北钢铁资产重组的案例分析,笔者认为资产重组后河北钢铁在利益相关者的贡献度和组织能力方面绩效的下降,最终导致利益相关者满意度方面绩效在资产重组后也有所下滑,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因此钢铁企业在进行资产重组时应注重这些暴露出来的问题,才能进一步提高资产重组的绩效。最后对未来的进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希望能够加强内部资料的搜集和建立指标的能力。通过以上的规范性研究和使用具体评价方法的案例研究,笔者发现河北钢铁在进行资产重组后整个集团的综合效率并没有提高,没有实现1+1+1>3的预期,资产重组绩效较低。股东、职员和政府对河北钢铁的贡献在资产重组后有所下降,河北钢铁资产重组后在组织能力方面的绩效对除了客户外的四方利益相关主体也有所下降,而资产重组后的河北钢铁也不能很好的满足包括股东、债权人和政府在内的三方利益相关主体。与河北钢铁集团相同,我国很多钢铁企业也进行了或正在准备进行资产重组。通过对河北钢铁此次资产重组的具体分析,笔者认为河北钢铁资产重组绩效偏低的主要原因主要是河北钢铁在资产重组后吸引利益相关者为企业做贡献以及组织能力方面的绩效较低,而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绩效也并不满意。因此钢铁企业在今后的资产重组过程中,应注重与利益相关主体的关系以及企业组织能力的发展,应在资产重组完成前和完成后的整合过程中积极思考怎样在这些方面做努力,以保证资产重组的绩效,确保资产重组的绩效不低于重组前的预期。本文的主要不足表现于绩效棱柱法评价体系的建立并不完整,由于企业对外信息披露的局限,本文在客户方面多个角度的指标都缺乏数据支撑,而有待进一步研究。另外,绩效棱柱法从五大利益相关主体的角度,分别对利益主体的贡献和满意度以及企业在战略、经营、组织等各方面的绩效表现进行综合考评,共25个方面,每个角度中又蕴含2至3个或更多具体指标,设计角度复杂,模型衍生出的指标又容易过多,可能会分散管理者的注意力。考虑到数据包络法和绩效棱柱法在我国学术界中的实际应用并不多,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尝试着将两种方法结合运用于实际案例研究中,使用了绩效棱柱法和数据包络法对河北钢铁资产重组绩效进行了定量的研究,突破了以往文献对这两种研究方法集中于理论研究的局限。同时笔者设计了基本完整的绩效棱柱法和数据包络法的评价指标体系,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做出了进一步完善和调整,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价值,希望能够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一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