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背景和目的:脑卒中相关的免疫炎症反应可通过多种生化标记物进行监测。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免疫炎症机制在烟雾病(MMD)的发生发展机制相关,多项研究认为在多基因异常的背景下,自身免疫反应、感染/炎症反应等多种环境因素可能是触发MMD的必要条件。我们的研究集中在探讨MMD的发生是否与全身低级别炎症反应有关,并推测MMD患者血液生物标志物可能具有诊断鉴别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MMD患者(男性47例,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脑卒中相关的免疫炎症反应可通过多种生化标记物进行监测。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免疫炎症机制在烟雾病(MMD)的发生发展机制相关,多项研究认为在多基因异常的背景下,自身免疫反应、感染/炎症反应等多种环境因素可能是触发MMD的必要条件。我们的研究集中在探讨MMD的发生是否与全身低级别炎症反应有关,并推测MMD患者血液生物标志物可能具有诊断鉴别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MMD患者(男性47例,平均年龄49.52±12.97岁)和64例健康对照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总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淋巴细胞绝对值(ALC)、和单核细胞绝对值(AMC),同时计算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比率(N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率(LM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R)。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来描述各参数的与MMD相关性。根据概率绘制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各参数的诊断效率。若存在统计学意义,则进一步行亚组比较。结果:在我们的研究中,MMD组与对照组比WBC、ANC、ALC、AMC较高,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分别为WBC(7.9±2.28 vs.6.2±1.5,p<0.001)、ANC(4.81±2.16 vs.3.71±1.18,P<0.001)、ALC(2.23±0.96 vs.1.89±0.6,P=0.006)、AMC(0.65±0.47vs.0.45±0.15,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WBC[比值比(OR)1.416,95%可信区间(CI)1.120-1.791,P=0.004]和AMC(OR 17.972,95%CI 1.454-222.116,P=0.024)是MMD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将MMD组分为出血组和缺血组进一步亚组比较,单变量分析结果显示:ANC(5.67(3.78-7.17)vs.3.89(3.18-5.135),P=0.002)、ALC(1.78(1.49-2.18)vs.2.23(1.74-2.84),p=0.002)、NLR(2.95(2.14-4.29)vs.1.65(1.30-2.34),P<0.001)、PLR(132.4(111.2-205.1 vs.110.7(87.4-146.8),p=0.011)、LMR(3.06(2.04-3.82)vs.4.07(3.20-5.15),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NC(OR 1.382,95%CI1.095-1.743,p=0.006)是出血型MMD的独立危险因素,而ALC(OR 0.451,95%CI 0.237-0.859,P=0.015),表明淋巴细胞是保护因素。结论:我们的研究结果提示MMD患者存在全身低度炎症,免疫细胞与MMD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相关性。WBC和AMC升高是MMD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ANC是出血型MMD的独立危险因素,而ALC是保护因素。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子痫前期患者血清差异蛋白的筛选目的:子痫前期是妊娠期严重的并发症,是造成早产、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应用同位素标记的绝对-相对定量技术(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iTRAQ)对血清进行质谱和相对定量分析,筛选出子痫前期患者血清差异表达蛋白,初步探讨差异表达蛋白与子痫前期的关系。
目的(1)制备新型、高效的海藻酸钠-羧甲基壳聚糖/银纳米粒/卡那霉素抗菌水凝胶(Alginate Dialdehyde-Carboxymethyl Chitosan/Silver Nanopa-rticles/Kanamycin antimicrobial hydrogels,DCSK),增强其抗菌活性。(2)开发基于L-天冬氨酸(L-aspartic Acid,L-asp)功能化的金纳米粒(As
目的以ICF理念作为指导,通过对上颈段(C1-C4)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患者进行系统的评估、优化治疗及康复方案等形式,观察上肢功能恢复情况,构建上颈段SCI引起上下肢瘫痪患者上肢功能的ICF康复干预模式。方法选择2018年元月至2019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行颈椎手术治疗,之后转我院康复医学科康复治疗的52例上颈段SCI引起四肢瘫的上肢功能障碍患
研究目的:(1)了解广西成年居民膳食营养摄入状况。(2)分析并评价广西成年居民膳食模式与膳食质量。(3)了解广西成年居民超重/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膳食相关慢性病的患病情况。(4)分析广西成年居民膳食相关慢性疾病的影响因素,提出可行性预防与控制措施,为今后开展营养干预、提高膳食质量提供科学依据和研究基础。研究方法: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2015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开展的第十次追踪随访
目的:复方雷公颗粒(Lei-gong-gen formula granule,LFG)是由雷公根、墨旱莲和土茯苓三味药材组成,当地居民常用此三味药材代茶饮,是广西壮族民间治疗高血压的常用方剂。本研究采用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结合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从整体和系统的角度阐明LFG降压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靶点,初步明确LFG“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发挥降压作用的效应物质和分子机制。方法:首先采用自发性高
目的分析胃癌患者术前营养状况指标与术后各临床观察指标的关系,并探讨营养状况指标对术后并发症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2月至2019年8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接受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营养状况指标主要包括营养风险筛查(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2002,NRS 2002)、患者主观整体评估(Patient-Generated Subjectiv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发生胰腺坏死的临床特征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及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早期预测胰腺坏死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住院的AP患者509例,其中男性346
目的: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乳腺癌组织中TYMS及ERCC1蛋白表达量,主要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与TYMS及ERCC1表达的关系及临床意义,为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提供一定依据。方法:本试验采取回顾性分析研究方法,选取90例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治疗的单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收集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相关资料。该90例患者就诊时间介于2015年11月至2019年8月之间(90例女
目的提高对以红细胞增多为首发表现起病的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hronic granulocytic leukemia,CML)的诊断、治疗认识,避免临床诊疗上的漏诊和误诊。方法报道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以红细胞增多为首发表现的CML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本例患者以红细胞增多为首发表现,排除了相对性、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符合2016年国内的真性红细胞增多
目的:探讨O臂三维导航在经皮椎体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在贵港市人民医院脊柱关节骨科因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接受单侧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152例患者。其中O臂三维导航(使用皮肤固定参考架方式)辅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