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益广告有别于商业广告,它作为社会公益事业的一个非常重要部分,具有相当特别的社会性,其主题内容多取材于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和喜怒哀乐,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是运用创意独特、内涵深刻、艺术制作等广告手段;用不可更改的方式、鲜明的立场及健康的方法来正确诱导社会公众;反映社会现实、呼吁、改善或解决社会公共问题,是面向全体社会公众的一种新颖、有效的公益价值信息传播方式。由于公益广告在促进人类文明、社会进步方面的重要价值、与奥林匹克运动宗旨—“建立更加美好的世界”的内在统一性,以及迎奥运的刚性需要,使得公益广告在08北京奥运时期大量制作、投放,成为我国公益广告发展的黄金期。本文运用个案研究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方法对08北京奥运公益广告的创意、传播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我们认为08北京奥运公益广告创意的主要特点是:(一)广告创意与奥运精神紧密相连;(二)广告创意彰显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三)公众人物的参与为公益广告的传播增加色彩;(四)素材朴实贴近生活,易与受众产生共鸣。公益广告的传播特点是:(一)迎奥的“刚性”需求,传播者不惜余力;(二)企业的参与、锦上添花;(三)迎奥阶段性的体现,传播诉求准确、实用;(四)数量多、内容丰富、众多媒体积极参与。传播诉求是:(一)宣扬人文精神、倡导文明行为、引领社会时尚、营造良好氛围;(二)宣扬奥运精神、普及奥运知识、扩大奥运影响、争取受众支持。总之,08奥运会期间的公益广告在创意、制作、运行都比之前有了长足的改进和创新。但遗憾的由于对奥林匹克精神的解读缺乏深度、作品诠释乏力等,使得这一时期公益广告传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首先,作品创意不够深刻;在运用场景渲染的同时,对生活细节、人物心理等方面的刻画缺乏深度。在围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的同时,对奥林匹克精神的诠释过于表面化。其次,虽然创意和制作水平比历年提高了很多,但还是存在一定的不足,某些公益广告作品“说教”意味较强,创意表现乏力,缺乏新奇性、趣味性和冲击性。再次,我国社会公益环境的塑造还远远不够,应当持续关注公益广告这种形式对公民道德的培养的作用。最后,就目前而言,我国公益广告的运作还是以国家政府行为为主,如何形成一种长效常态机制还有待于深入研究。我们建议:(一)政府支持,但应有所为有所不为;(二)增强公益广告的创新性,吸引更多企业参与公益事业;(三)提高媒体社会责任感,增强其参与主动性;(四)探索构建专业的公益广告组织,成为沟通政府、企业、媒体、慈善机构、个人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