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人是心理学的基本任务之一,而怎样研究人则是心理学所面对的主要问题,对此,不同的心理学家给出了不同的答案,而本次研究便是以心理学理论为核心,运用问卷调查,人格评定以及个案分析等方法展开跨学科、跨领域的实证研究,探讨某一特定群体的总体特征以及群体内的个别差异。 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文化领域的著名人物。中国的近代史是极其动荡而又充满着机遇与挑战的时代,短短七十余年的时间(1840-1919)中国经历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也最为深刻的变化;同时也涌现出了数不胜数的重要人物,这在文化领域表现得尤其突出。由于外力的强烈冲击,绵延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已不再适合于现实,从而被迫走向变革;而文化进步又进一步推动了政治领域的变化,这便是中国近代文化人物占据舞台的中心的主要原因。本次研究便是以这一特殊群体作为考察对象,通过对他们的个人基本资料的调查以及人格状况的评定,分析其在人群中主要的分布情况(如籍贯,寿命,出生年代等),某些重要的影响因素(如家庭经济状况,出生次序,父亲职业等)以及总体的人格状况。这次涉及的人格领域主要包括:需要等级,气质类型、价值观倾向、能力(智力与创造力),传统伦理道德与人格特质,分别以该领域有代表性的理论作为标准,依照其得分情况绘制出人格剖面图,并依不同的分类加以比较分析。然后再选取有代表性的两位人物作个案研究,他们是新文化运动旗手与开创者之一,身为同胞兄弟的鲁迅与周作人,从其传记资料着手,探讨分析这两人的个性特征,并编制其个人发展的简单图式,最后则依照人格心理学的理论框架对两人的人格发展作了详尽的描述与剖析。 本次研究是从心理学出发对某一群体的人格状况作全面探索与分析的一次尝试,而且以心理个案的角度对历史人物的人格形成与发展做出了科学意义的论断与分析,这两类研究在国内还不曾见到,在国外也比较少见;而把两类研究有机结合在一起则更是一项创举,希望本研究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使更多的深入研究能不断涌现。另外本次研究对中国近现代文化名人所做的全方位的心理状态分析,不光对人格心理学研究领域,对于历史学、现代文学中的人物研究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而其工作也将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历史也了解我们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