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中国电源结构多目标决策研究

来源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11次 | 上传用户:Desto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增长的时期,能源消耗和电力装机容量增加迅猛。基于可持续发展角度,从经济发展模式寻找能源消费的规律,以及由此产生的环境后果,以便做出实时的、合理的能源电力政策安排是十分必要的。论文围绕此主题进行了以下研究:首先,论文基于趋势分析法对能源消费与经济、环境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运用微观经济学原理对能源消费的库兹涅茨曲线(EKC)进行研究,首次将其划分为5个阶段,并得出了中国能源消费发展的轨迹特征,指明中国能源消费仍然处在EKC左侧;论文对中国能源消费与环境指标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研究显示,若保持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下,能源的消费会伴随着经济发展继续大幅增加,而煤炭、石油消费的增加,会引起污染物的排放继续增加,环境有可能进一步恶化。其次,论文以广东、上海和北京为例,分别运用因素分解法和自适应权重分解法对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费的关系进行了结构和强度的分解分析。研究成果表明,近些年能源消费强度的下降主要归功于各产业部门能源强度的下降,尤其是第二产业能源密度的下降,而产业结构变化对能源密度下降贡献较小,且不稳定。然后,为探明各行业在电力消费过程中CO2的排放,论文将行业划分为发电、工业(不包括发电)、交通运输业、民用和服务业以及其它行业五类,运用了AWD法对电力消费与CO2排放关系进行了分解。研究表明,近15年间,CO2的排放量大幅增加,但CO2排放强度却大幅降低了,主要原因是各行业CO2排放强度降低引起的,其中以民用和服务业最为明显,电力消费结构对总CO2排放强度的降低是反向作用。论文选取了与电源结构有关的反映经济效应、环境效应和电力生产水平等指标,首次对2000年至2007年中国电源结构发展轨迹进行了综合评价与研究。研究显示,中国电源结构在逐步远离不可持续的临界点,靠近目标点,但发展的路径偏离最优可持续发展路径。最后,论文创建了考虑环境约束、经济发展、资源约束和科技发展水平的电源结构多目标决策系统模型,并基于不同的优先原则和不同的排放绩效水平,对2010年、2015年的电源结构进行了情景分析,给出了2015年电源结构目标区间。论文还考虑CO2约束,对电源结构进行了优化,给出了CO2约束下的电源结构变化。论文指明了中国能源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电源的可持续水平,未来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变化对电源结构影响,这对未来的能源政策的制定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自由基聚合是<高分子化学>课程的重要一章,其中,平均聚合度是自由基聚合微观动力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正确理解其概念,掌握各种数学表达式的涵义,对高分子化学的学习十分有益,本
最近,智能眼镜的研发和设计呈现出简单化趋势。华为最新推出的一款可穿戴智能眼镜Eyewear设计简约,功能也不复杂:产品在镜架中增加了扬声器和麦克风,可以与手机连接,能打电话
在计算机技术和大数据的深入发展背景下,各类企业都加强了信息化管理,大力推进会计信息化,不少企业着手应用云会计模式。现代企业应用云会计模式能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