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中心治理理论视阈下的电子监察与网络监督对接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dehuwei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网络监督的兴起,政府内部的监察体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近年来,网络监督繁衍出多种形式,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政府监察部门如何变革自身的监察方式,引导、规范并借力网络监督是当前监察工作中亟待探索的重大课题。本文主要研究政府内部的电子监察与外部网络监督对接的可能性,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探讨了把二者结合起来的必然性,为政府电子监察建设拓宽视野、提供新的方法与手段。本文共分为5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选题的背景、选题的意义,在评述国内外相关认识与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研究问题、介绍研究方法、列出本文研究的创新点。第二部分介绍了电子监察、网络监督、AGIL系统模型、多中心治理的相关概念,揭示了电子监察与网络监督的发展轨迹和基本规律,建立了电子监察与网络监督对接机制的分析框架,重点分析了电子监察与网络监督在多中心治理理论背景下的理论意蕴。第三部分重点阐述了电子监察与网络监督的AGIL系统模型下的具体含义,即运用AGIL剖析电子监察与网络监督对接的可能性,并运用案例佐证二者对接的必然性。最后明确指出电子监察与网络监督能够对接的原因在于目标的一致性。第四部分通过问卷分析找出当前网络监督存在的三个突出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依赖于电子监察。进一步通过实证的方式验证二者对接的合理之处。最后针对问卷和已有的文献找出二者对接中实际存在的阻碍因素。第五部分先是分析了电子监察与网络监督对接的结构性问题,从监督主体、监督体制、监督模式进行了阐述,最后从AGIL系统模型的角度分析了对接结构的完善意见。论文可能的创新之处在于:本文选取了政府亟需治理网络监督这一客观实际,提出建立电子监察与网络监督的对接机制,把网络监督纳入到电子监察的管理体系中,尝试性地设计一个较为完善的电子监察体系。通过借助AGIL模型,分析了电子监察与网络监督对接的必然行,最后又从技术设计、方法研究层面上升到制度安排和理论创新层面,提出了电子监察与网络监督对接的可能性和实现机制。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各行业的经营管理水平、风险防范意识也在不断提高,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同样得到日趋重视,特别是对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日益引起高管层的关注,并
不论是纯艺术还是实用艺术,不论是手工艺的工艺美术设计还是工业社会的工业设计,都有艺术与技巧、技术的相辅相成关系。成功的艺术作品和产品总是艺术与技术相得益彰,技术也
本文以民事诉讼法关于鉴定意见的修订为契机,结合司法实践,针对我国鉴定意见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鉴定意见适用的完善建议。全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鉴定意见基本理论问题
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污染物以低浓度、大范围缓慢地在土壤圈内运动或从土壤圈向水圈扩散,致使土壤、含水层、湖泊、河流、滨岸、大气等生态系
目的探讨CT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肺气肿患者肺通气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CO
任何企业都无法拥有其发展所需的一切资源,资源获取的来源出自于TMT(Top Management Team)的社会关系网络,资源获取的效能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竞争能力。然而,TMT通过外部
<正> 犯意表示与犯罪预备有原则的不同,前者是一种错误或反动的思想表现,属于批评教育的范畴;而后者是一种危害社会、触犯刑律的行为,应当受到刑罚的制裁。对此,刑法理论界的
通信系统的设计、部署与优化工作都需要信道测量数据的支持。目前,主要的标准商用信道测量设备有Elektrobit公司的PropSound, MEDAV GmbH公司的RUSK系列以及Agilent、R&S等公
长期以来,转喻被看作是一种修辞手法,是词与词之间的替代关系。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转喻被认为是人类的思维手段和认知方式。1997年,Thornburg&Panth
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的发音总是有很多问题,其中,音调不准是最大的问题,特别是遇到变调的时候。笔者还发现,自己的问题并不是个案,很多别的日本留学生在汉语声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