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可重构终端调制方式实现技术的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cow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异构无线网络环境逐渐成为无线通信的典型环境,当前多种多样的无线通信网络只遵循自身的通信标准,不同的无线网络之间形成了相对孤立的信息孤岛,重叠覆盖和投资、系统间相互干扰、越来越稀缺的空中频谱资源等各种各样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因此异构无线网络融合成为通信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在异构无线网络融合的背景下,传统终端对于接入多种网络的技术支持愈显乏力,而可重构终端作为异构无线网络融合的关键技术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新方向。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可重构终端不同于传统终端将多种无线接入方式的芯片进行简单集成,它借助于自身的通用硬件平台可以根据需求自适应地对硬件进行多次编程,使其适用于多种通信协议和标准。在可重构终端的研究中物理层重构技术是可重构终端的基础,本文主要对物理层重构中的调制方式实现技术进行研究,并从策略提出、模型建立、软件仿真、硬件验证这四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详细论述。首先,从软件无线电及其重构技术的关键技术和基本框架入手,对其模块化和分层等基本思想进行了总结,并以此为基础介绍重构终端分层模型策略,详细阐述了策略的分层原则,构成方式和参数映射方法。其次,由分层模型实现策略出发,将调制解调技术的重构分解为四层,对每一层进行详细的分析后建立相应的重构模型,并阐述工作方式与模块参数的映射关系。使用MATLAB对调制解调重构模型进行软件仿真,验证调制解调重构模型在理论上的正确性。然后,利用FPGA静态重构方法对调制解调分层重构模型进行了硬件重构的测试和分析,验证了模型在软件无线电平台上的有效性。最后,根据上述的工作对可重构终端和传统终端调制方式实现技术进行了比较,证明了可重构终端在智能性和自适应性、模块复用和资源利用率等方面的优越性。
其他文献
自从1992年St.J.Russell等人提出光子晶体光纤的概念以来,众多大学、科研机构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光子晶体光纤在理论和实际应用方面进行研究。理论和实验都表明这种光纤具
近年来VoIP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而作为软交换中最具前景的SIP协议凭借其简单灵活的优势,已经开始向VoIP以及其他多媒体通信领域快速挺进。在不久的将来,基于SIP协议的VoIP通
近年来移动应用业务的增长,对接入网带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高速毫米波光无线融合系统充分利用光纤的巨大带宽和无线传输的灵活性,期冀为未来提供Gb/s级数据的传输。高速
本课题是南通市水利局委托项目。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水利工程在国民经济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防汛更是直接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本课题基于ARM平台,采用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