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2、Tie-2与ER-α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中的表达及意义

来源 :天津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ttc_t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检测血管生成素2(Ang-2)及其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2(Tie-2)和雌激素受体α(ER-α)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在位内膜中的表达,并分析其相关性,探讨其在内异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30例内异症患者的在位内膜作为内异症组,其中增殖期15例,分泌期15例;30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的子宫内膜作为对照组,其中增殖期、分泌期内膜各15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分别检测Ang-2,Tie-2和ER-α在腺体及间质中的表达。应用Image-Pro Plus6.0专业图像分析系统测量染片中阳性产物的平均光密度值结合对免疫组化染色强度评价,衡量Ang-2,Tie-2和ER-α在2组子宫内膜的表达,并分析三者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中表达的相关性。结果:(1)Ang-2和Tie-2蛋白的阳性反应物为棕黄色颗粒,主要定位于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的胞浆中,间质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中也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但表达较弱。ER-α蛋白的阳性反应物为棕黄色颗粒,主要定位于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及间质的胞核中。(2)内异症组在位内膜的腺体增殖期和分泌期Ang-2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且2组组内均为分泌期表达显著高于增殖期(均P<0.05);内异症组在位内膜的间质Ang-2的表达与对照组在增殖期和分泌期时均无明显差别,且2组组内增殖期和分泌期的表达无明显差别(均P>0.05)。(3)内异症组在位内膜的腺体增殖期和分泌期Tie-2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且2组组内均为分泌期表达显著高于增殖期(均P<0.05);内异症组在位内膜的间质Tie-2的表达增殖期时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P>0.05),分泌期时内异症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内异症组组内分泌期表达明显高于增殖期(P<0.05),对照组组内增殖期与分泌期表达无明显差别(P>0.05)。(4)内异症组在位内膜的腺体ER-α表达增殖期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分泌期时两组表达无明显差别(P>0.05),且2组组内均是增殖期高于分泌期(均P<0.05);间质ER-α表达在增殖期和分泌期时2组均无明显差别(均P>0.05)。且内异症组组内分泌期与增殖期无明显差别(P>0.05),对照组增殖期明显高于分泌期(P<0.05)。(5)Ang-2、Tie-2与ER-α在内异症组的在位内膜的腺体中表达两两之间具有正相关性(均P<0.05)。结论:(1)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在位内膜Ang-2、Tie-2与ER-α主要在腺体表达,且均比正常子宫内膜升高,与内异症发病有关,而且三者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2)内异症在位内膜与正常子宫内膜的Ang-2、Tie-2与ER-α的表达均与月经周期有关,Ang-2和Tie-2分泌期均显著高于增殖期,ER-α的表达增殖期高于分泌期。分泌期子宫内膜促血管生成能力的增强为子宫内膜逆流入盆腔并在其中生长创造了条件。(3)研究结果提示,针对在位内膜的源头治疗研究可能成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研究的新方向,而Ang-2、Tie-2和ER-α可能成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源头治疗的重要靶点。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