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糖尿病已经成为威胁全球人类健康的非传染性疾病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道,高血糖在全球范围内,成为继烟草及高血压之后,第三致死的威胁因素。据国际糖尿病联盟的最新数据统计,2016年全球已有约4.15亿18岁以上糖尿病患者,据估计,18岁以上糖尿病患者将在2040年增加至6.42亿人。1型糖尿病仅占糖尿病的10%至15%,它是一种Th1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抗原特异性T细胞选择性破坏产生胰岛素的胰腺?细胞。而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作为一种有效的抗炎细胞因子,是Th1型免疫反应的强抑制剂。基因靶向破坏内源性IL-10使机体对原本非病原性的炎症刺激极为敏感,并放大了Th1介导的炎症反应。因此预期当机体缺乏IL-10时可能会发展为自身免疫性糖尿病,虽然已有研究表明IL-10缺乏的NOD(非肥胖糖尿病)小鼠中自发性糖尿病的发生率与对照的NOD小鼠相似,但是当非NOD小鼠缺乏IL-10时是否会发展为自身免疫性糖尿病还是未知的。目的:本研究希望通过利用IL-10基因敲除小鼠,探究IL-10缺乏是否是1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之一,并且进一步探究IL-10的缺失对胰腺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首先监测IL-10基因敲除小鼠空腹血糖变化后,用免疫组织化学进行染色对IL-10敲除小鼠的胰岛组织进行观察;通过qpcr及ELISA检测小鼠胰岛素以及胰高血糖素分泌情况,最后进一步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qpcr的方法对血糖异常的机制进行探讨。结果:本研究发现,相比于WT小鼠,IL-10基因敲除导致小鼠血糖异常降低;IL-10基因敲除小鼠胰岛组织中,胰高血糖素的表达升高,胰岛素表达及血清中含量降低,胰腺组织免疫荧光染色结果发现胰岛组织中?细胞增生。这一结果与预期相反,并且胰岛组织中激素变化与小鼠血糖变化相矛盾,进一步对血糖降低机制探究发现,IL-10基因敲除导致胰岛组织糖吸收代谢异常,提示IL-10基因敲除可能导致其他与血糖调控相关组织因糖吸收代谢异常受损,进一步导致了血糖降低。结论:IL-10基因敲除导致小鼠的胰岛功能异常,但没有如预期发展为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相反,其血糖异常降低。血糖的降低可能并非由胰岛组织结构功能异常直接导致,其机制可能是由于IL-10敲除影响了其他参与血糖调控的组织而导致的,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