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银行是科技进步与金融产业创新相结合的产物,它以其低成本、高效益、方便快捷等特点,显示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网络银行正在成为金融机构拓宽服务领域、实现业务增长、调整经营战略、促进金融发展的重要手段。但与此同时,网络银行业务的开放性也给银行业带来了比传统银行更大的风险。因此,加强网络银行监管,防范和控制网络银行的风险成为一项急需解决的重要的新课题。本文对网络银行的出现原因和发展历史以及其未来发展趋势作了相关梳理。界定了网络银行的定义并总结了网络银行的特点,认为网络银行的产生就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品创新与管理创新紧密结合的产物,其竞争优势在于网络银行具有成本、信息、差异性、规模、功能等方面的独特的优势。分析了网络银行演变的具体原因,为论文后面的研究奠定基础。从风险监管的角度出发对网络银行监管的内生需求和外生需求进行具体的分析,进而得出网络银行监管的理论依据,为全文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只有充分认识网络银行的风险,对网络银行风险的类型和成因详尽分析,找到网络银行风险监管的重点,才能进而采取有效的监管手段防范和控制网络银行风险,促进网络银行的健康发展。以网络银行监管中各主体之间的博弈关系为基点,以建立网络银行的有效监管模型为目标。分析了网络银行监管机构与网络银行、网络银行与股东之间的关系,通过博弈对各方主体的基本利益取向和行为趋向作出界定,认为监管机构应当加强网络银行监管并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具体的操作规范。特别是在网络银行市场退出机制的选择上,应当选择市场兼并为主的方式,避免由于网络银行经营不善而破产导致的社会动荡所带来的危害。从制度的视角来分析西方发达国家网络银行监管制度,认为国际上基本上存在有美国模式和欧洲模式两种监管模式。在介绍西方发达国家网络银行监管发展现状和其具体的监管制度安排的基础上,总结出它们的监管特点和找出可以被中国网络银行监管所借鉴的经验。通过对中国网路银行监管制度的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如:多头监管现象严重、监管手段落后、法律法规不完善、持续性监管尚未开展、技术规范和网上安全认证系统不完善、不统一、信用机制不健全、市场环境不完善、金融业的网络建设缺乏整体规划等。为此,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基础之上,中国应当选择一个由多机构的监管主体、谨慎性的监管方式、风险性的监管内容和持续性的监管手段构成的网络银行监管模式。在制度创新方面,本文重点论述了中国网络银行监管的基本原则和目标,以及完善中国网络银行监管的具体措施。指出中国网络银行监管应当在组织制度上建立起专门的网络银行监管机构,明确其职能和责任。建立统一的CA认证,以确立统一的行业标准。并在具体可操作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网络银行的信息披露制度、完善中国征信体系建设、网络银行市场准入制度、网络银行市场退出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