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应用恩替卡韦初次抗病毒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治疗过程中定期监测HBV DNA载量、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丙氨酸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转移酶(AST)的水平变化,探讨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HBsAg与HBV DNA之间的相关性,观察HBsAg、HBeAg、HBV DNA、ALT、AST用于评估应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疗效观察的效果。 方法: 125名诊断为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且未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患者,服用恩替卡韦进行规律的抗病毒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2周、治疗后24周、治疗后36周定量测定HBsAg、HBeAg、HBV DNA载量及ALT、AST等指标。 结果: 服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36周后,HBV DNA水平则持续下降(P<0.05),而HBsAg水平下降不明显(P=0.146),HBeAg下降明显(P<0.05)。 治疗前,HBsAg和HBV DNA两者呈负相关(r=-0.375,P值<0.001),应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后二者之间无明显相关性。HBeAg和DNA的相关性仅存在于治疗前和治疗12周时,呈正相关(r=0.392、0.302,P值均<0.001)。随着抗病毒治疗时间的延长,在治疗24周和36周,二者不存在相关性。HBeAg和HBsAg的相关性存在于治疗前、治疗12周和24周时,在治疗36周时,二者无明显相关性。 结论: HBV DNA仍是抗病毒治疗最可靠的指标,HBsAg、HBeAg不能很好地作为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的疗效监测指标,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评价HBsAg和HBV DNA二者之间相关性的意义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