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课程是依托于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型学习方式,其以聚焦精炼的课程内容和生动活泼的内容呈现形式逐渐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面对“互联网+”时代大背景下微课程的发展契机和目前初中地理知识点丰富且抽象所造成的学生地理学习困境,微课程的加入对推动地理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微课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理论基础、可行性及实践应用等进行系统整理和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以期为微课程更好地应用于初中地理教学提供参考。研究认为:(1)微课程不是单一的视频元素构成,而是以简短精炼的教学视频为核心,并有与之相对应的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和微反思等辅助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内容组成。(2)通过对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的教材内容分析发现,教材内容涉及宇宙、地球、气候等多个抽象知识点,对于刚接触地理这门学科的初中学生而言,理解以上知识点较为困难。但地理学科包罗万象、内容丰富,在对学生进行了当前地理学习现状和学习需求的前测调查基础上,我们了解到绝大多数学生对于地理学科本身兴趣较高,只是对于目前地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不太满意,这也影响了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程度。而微课程凭借生动形象的动画效果,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充分刺激学生的感官,与传统教学优势互补可以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3)本文提出微课程在地理课堂应用的三种主要方式:课前预习式、课中嵌入式和课后复习式,并对其操作流程进行了设计。其中课中嵌入式可以作为传统教学的适当补充,将其与地理教学合理结合起来,用微课程的优势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课前预习式和课后复习式可以与翻转课堂相结合,发挥微课程能够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求的优势,辅助学生的地理学习。以上三种方式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但是应避免盲目地追求其形式上的运用。(4)通过对信息覆盖面广、更新速度快的网络微课程资源进行梳理发现,个别微课程网站的微课程资源已经相当成熟,并且按照教材版本和不同章节进行了系列微课程的分类,其设计制作主要由学科优秀教师和视频制作技术人员共同组成的微课程开发团队协作完成。通过仔细梳理,筛选出湘教版教材七(上)《气温和降水》一节所涉及的优秀微课程资源,将其嵌入到地理教学过程中,并进行微课程使用的有效性评价。结果表明,微课程运用于地理课堂教学中有助于提高学生地理课堂的参与积极性,学生喜欢在课堂中加入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微视频进行学习,并且也愿意课后重复播放相关微视频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辅助地理学习。(5)微课程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出现一定的问题,如微课程涉及的知识点聚焦精炼但是缺乏系统性,针对这种情况可以用思维导图来使地理知识系统化。(6)微课程研究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