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政策体系实施环境研究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jyas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和综合国力的强劲发展并未直接的带来我国民族问题自然而然的解决。相反,我国经济社会进入全面深刻转型阶段,由于种种错综复杂的因素,区域民族宗教问题趋于复杂化,伴随着发生在新疆的7.15事件和西藏的3.14事件,给我国民族关系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中央高层开始反思我国民族政策存在的问题,然而,发生在民族地区的这些重大恶性事件的原因,除了民族政策自身有需要调整和完善的地方外,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中国民族政策体系的实施环境不佳,即现实的民族政策土壤从根本上约束了民族政策体系的有效实施。这种政策环境的约束既有政策主体方面的问题,同时也有政策客体环境方面的问题,本文试图分析和梳理这些存在于中国现实政策土壤中的各种约束性因素。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很少涉及具体的某项民族政策,而是着力从整体论视觉来细致的分析和梳理出影响中国民族政策体系实施的各种约束性因素。  论文的框架是遵从这样的顺序展开的,首先对政策环境、政策主体环境等核心概念进行界定;其次重点在学理上分析和梳理了中国民族政策体系实施环境及其存在的问题,包括社会环境、政策体系主体环境、政策客体环境和目标环境,其中着墨分析了政策体系主体环境、政策体系客体环境,梳理出影响中国民族政策体系有效实施的相关约束性因素,然后通过遴选两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城市就政策环境的相关因素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对比,以梳理出中国不同城市现实政策体系实施环境的差异所必然导致的政策实施效果的差异性,最后,针对中国民族政策体系实施环境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相对应的优化路径。  本文力图通过对中国民族政策体系实施环境的分析和探讨,以为中国民族政策体系实施环境的全面优化提供可供思考的一些分析视角,进而为中国区域民族宗教问题的彻底解决作出微薄的助益。
其他文献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为了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我国掀起了国有企业改制重组的浪潮。而国有企业重组建设的同时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也从国外学者的研究中进入了中国企业的
抗日战争的爆发为中国文化的飞跃性发展提供了实践基础,文化的飞跃性发展通过特定的话语现象呈现。全国主要报纸汇聚抗战文化城桂林,桂林版报纸当时涌现出大量的“化字格”话
我国现阶段农民利益表达机制不完善所导致的农村群体性事件,加剧了利益格局的失衡和部分群体对政治系统的抗拒,诱发了诸多社会不稳定因素。因此,完善农民利益表达机制成为我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征地现象在城乡结合部中越来越普遍,由此也催生了大规模因征地而从农村村民转变为城市居民的“转居农民”。农民不仅是户籍身份,更是职业身份的象征,征地转居农民面临着职业的转变和严峻的生存考验。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就业问题是转居农民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因而本研究将探讨转居农民职业地位获得的影响因素作为主要研究内容,旨在回应户籍转变为何未能普遍促进转居农民职业地位提升的问
学位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每年的5月31日为“世界无烟日”,规定这一天世界各地既不吸烟也不售烟,并要求各国广泛宣传戒烟的意义.
20世纪80年代以来,非政府组织的蓬勃发展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场“社团革命”,莱斯特·萨拉蒙预见到,这场革命对20世纪后期世界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民族国家的兴起对19世纪后期的世
学位
江苏宜兴市昌吉化工厂总投资960万元的1200t/a高纯氯代正丁烷项目近日试产成功.该厂通过引进国外专利技术,进行长期试验,终于生产出合格产品,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经燕
研究了不同添加量VC与0.5‰tbhq、1‰邻苯二胺与复配的抗氧化剂对生物柴油抗氧化效果的影响并将其抗氧化作用与常用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VC与0.5‰TBHQ、1
在现代生产技术条件下,已经成为企业员工主力军的80后知识型员工由于受教育水平较高,综合素质较强,掌握着先进的文化知识和技术,拥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企业的发展中起着越来越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以1949到1956年G企业的档案材料为主,辅之以5名老职工的访谈资料,分析新政权在企业中权威建立的过程。  1949年新中国成立,新政府的工作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