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末陆军小学堂,在培养陆军初级军事人才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的设立是晚清军事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军事教育体系正式步入近代化的标志。本文参考《东方杂志》、《申报》等报刊资料,结合官方档案和大量的回忆录,以1905年前后在各省所设立陆军小学堂为研究对象,关注小学堂设立的背景、学堂师生来源以及教学、管理等问题,揭示清末设立陆军小学堂的理想宗旨与现实效果之间的矛盾,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深化对晚清新政以及军事教育改革的认识,并予以现代化军事教育些许历史性借鉴。在绪论部分,回顾了本专题研究状况,说明已有研究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本文的研究意义与关注点,界定选题所涉时限及地域。文章正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陆军小学堂创办缘起及概况。从新旧军事教育制度的更替及小学教育观念引入的角度阐述小学堂设立的背景,并介绍创办的概况。第二章,师资构成以及招生制度。这一章节着重分析了陆军小学堂的师资构成和招生过程中存在的漏洞。第三章,教学管理以及实际效用。这一部分是文章的主题。在客观阐述小学堂的课程设置和管理情况之后,分析了他们的特点和实际效用。在结语部分,提出新式教育制度的推行需要相对应的政治体制的保障。清末陆军小学堂作为清末军事教育改革的一部分,存在着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并简要分析了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旧式军事教育体制日益不能满足深处内忧外患的晚清政府之所需,而西学的传入以及国人走向世界,使得基础教育思想渐渐萌芽并发展。陆军军事改革急需新式军事人才,而原陆军武备教育所培养出的人才并不能满足,这成为陆军小学堂创办的契机。建立陆军小学堂的初衷是培养以忠君爱国为本原的初级陆军将官。后在练兵处、陆军部的领导下,各地陆军小学堂纷纷创立,声噪一时。但处于政治失控状态下的晚清政府对社会各方面的管理都呈现了弱化的现象,陆军小学堂的招生制度、教学管理、实际效果等方面都与政府的理想目标差距甚大,小学堂患了清末新政的改革综合症,培养的军事人才成为自身的掘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