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雪岭云杉(Picea schrenkiana Fisch.)是新疆山地森林中,分布最广、经营活动最多、材质优良且蓄积量最大的树种,主要分布在天山山脉。天山森林可以近似看为雪岭云杉纯林,它对天山森林生态系统的形成与维护,起着主导作用。外生菌根(Ectomycorrhiza,简称ECM)是一种由真菌与宿主植物根系所形成的互惠共生体,会对宿主植物的生长有着显著的正效应。 本文在天山北坡雪岭云杉森林中自森林下限至森林上限(1760m-2760m)按照海拔每隔200m设置共计5个梯度,每个梯度设置3个采样点,采集云杉的根样品,以及样地的表层土壤样品(0-20cm);通过采用CTAB法对外生菌根真菌样品的基因组DNA进行提取、对ITS区段进行PCR扩增、对目的基因进行T载体链接及感受态细胞筛选与检测、用限制性内切酶进行酶切选择具有不同酶切长度的质粒DNA样品后,送去测序公司进行测序、在NCBI数据库中检索同源序列并进行比较分析等系列方法,对雪岭云杉外生菌根真菌进行分子鉴定;按照测得的序列和鉴定的结果,构建雪岭云杉外生菌根真菌的系统发育树,确立每个真菌种类的分类学地位以及进化距离,计算多样性指数;对所采集的云杉根样品进行菌根侵染率的计算;测定土壤样品中有机碳(C)、全氮(N)、全磷(P)和全钾(K)的含量,将它们与海拔一起作为环境因子,通过典范对应分析(CCA,canonical correspondce analusis)的方法,来探讨雪岭云杉外生菌根真菌种类的组成与环境因素(海拔、土壤营养元素)之间的关系。结论如下: (1)与雪岭云杉共生的外生菌根真菌有29种,包其中子囊菌门的有20种,分属于4个纲、8个目、10个科和14个属,能鉴定到种水平的有8个;担子菌门有9种,分属于3个纲、9个目、9个科和8个属,能鉴定到种水平的有6个。其中,背芽突霉菌Cadophora.sp与高腹菌Gautieria.sp为群落优势种;真菌Phialocephala.sp、Shybotrys.sp为常见种,其余为稀有种。 (2)担子门菌的外生菌根真菌,在不同海拔的雪岭云杉林中均有分布;而子囊门的外生菌根真菌,主要分布在低海拔的雪岭云杉林中。各海拔梯度中的雪岭云杉外生菌根真菌Simpson优势度指数约为0.67,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约为1.62,Pielou均匀度指数约为0.68。对于不同海拔雪岭云杉外生菌根真菌种类与海拔、土壤养分的CCA分析中可以看出,有机碳和海拔对雪岭云杉外生菌根的群落结构影响最显著。 (3)雪岭云杉菌根侵染率平均为22.39%。侵染率和海拔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与有机碳呈现显著正相关(p<0.05),与土壤全N、全P含量呈不显著负相关,与土壤全K含量不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