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实体经济快速发展,但实体经济占GDP的比值在2005年后持续降低,而金融业规模占GDP的比值却在持续上升,实体经济市场和金融市场发展出现新常态。目前,实体经济增速放缓,结构性问题越来越突出,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投资收益率差距逐渐增大,实体企业通过金融和房地产市场用自持资金和信贷资金配置金融资产的现象逐渐增多,实体企业金融化趋势更加明显,实体企业的投资错位给实体经济的发展造成了较大影响。实体企业金融化现象以及实体经济发展困境已受到政府的广泛关注,2015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振兴实体经济”,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金融业要服务好实体经济”,2019年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实体企业要做好实体主业”。在此背景下,深入分析实体企业主业经营与金融投资现状,研究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动机和程度,分析金融化对实体经济的具体影响,以及信贷市场在此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可以为政府制定政策和企业发展提供参考。论文研究内容划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是绪论部分。主要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意义、方法、创新点和研究不足,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总结。第二章是本文的研究理论基础以及传导路径分析。首先介绍实体经济金融化的定义、测量方法、现状、条件、特征,然后介绍现有理论,并结合实体企业金融化现实情况进行分析,并提炼出金融化对实体经济影响的传导路径。第三章是主要的模型设计。根据模型假设,选取适合的样本和变量,然后设计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第四章是实证结果分析。通过对实体经济全行业、子行业、以及信贷市场调节效应多角度进行分组回归,得出实证结果。第五章是结论分析与对策建议。根据第四章的模型结果进行结论总结归纳,最后在实证结论的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本文选择沪深A股上市实体经济公司2008年至2017年的数据作为样本,构建双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得出五点实证结论,包括如下:第一,实体企业金融化对企业发展具有显著的短期抑制作用。第二,不同行业间存在金融化影响差异性,制造业受到显著的长期和短期抑制作用;采矿业和信息行业受到长短期挤出效应,长期效应较弱;零售批发业和交通运输行业受到的短期挤出影响而长期影响不显著。第三,在宽松的信贷环境背景下,实体企业配置金融资产的动机更强,且宽松的信贷环境放大了实体企业金融化对实体经济的挤出效应,随着企业金融化程度加深,对企业主营收入的长期挤出效应也更显著。第四,信贷市场中影子银行和银行信贷两个子市场的影响效应具有差异,影子银行的调节效应具有长期性,而银行信贷短期影响更显著。第五,东、中、西部地区金融化水平呈现差异,并且金融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最后,本文根据研究结论从企业和政府的角度分别针对性地提出不同建议,如建议企业要立足企业实体主业提高主业投资回报率,要加强企业内部资本约束并控制金融化程度;建议政府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缩小市场间投资收益差距,提高实体经济投资回报率,要加强对实体经济金融化的监管,要改善信贷环境提高金融化质量,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同时要致力于促进西部发展,缩小地区间金融化差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