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河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天环向斜南端,延长组长8段为典型的致密储层,致密油层与优质烃源岩源储共生,受物源、沉积环境的影响,储层孔隙多样、结构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岩电性质复杂;矿物成分复杂,源储关系复杂。本文结合岩石物理学、岩石力学、地球化学等实验资料,充分利用常规测井、电成像测井和阵列声波等测井资料,形成了适用于延长组长8段致密储层测井评价方法。本文在系统分析致密储层“四性关系”的基础上,根据薄片和电镜等实验资料,对储层成岩相进行划分及测井识别,将工区成岩相分为2类4亚类,建设型成岩相对物性有改善作用,产液能力相对较强;基于地化及测井资料,建立基于测井响应的TOC计算模型,并在单井基础上分析烃源岩空间展布特征,分析认为长7底部张家滩页岩是长8的主要油气来源,TOC含量和有效厚度与产油能力成正比;根据三轴应力实验,进行岩石力学参数建模,建立地层孔隙压力、破裂压力和坍塌压力计算方法及脆性计算模型,脆性指数与裂缝发育程度成正比;综合压汞和核磁资料将研究区储层孔隙结构分为四类,孔隙结构类型与物性、含油性对应性强,从I到IV类,储层产液能力逐渐变差;基于岩心刻度测井、流动单元带指数分岩性建立了储层孔渗解释模型,以岩性为基本单元构建的多元回归孔隙度模型精度较高,渗透率与流动带指数密切相关,基于流动单元分类的渗透率模型,与实测结果吻合度高;在岩电实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岩石的Archie参数特征,建立岩电特征参数与成岩相、流动单元指数的关系,并将岩电参数进行分类,分类所建的饱和度模型精度高,采用综合物性指数建立了束缚水饱和度解释模型;基于逐步剥离法,应用电阻率、孔隙度、可动水和束缚水饱和度交会分析,对流体类型的识别十分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