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诉前程序研究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gqzhin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民事诉讼法》首先初步确立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2015年《环境保护法》的出台对社会组织的规定予以明确,但是环境公益诉讼领域效果并不明显。为了更好地维护环境公益,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了《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的试点方案》,其中独创性地规定了环境公益诉讼诉前程序。诉前程序是为了维护环境公共利益而设置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定程序。诉前程序可以督促环保组织积极参与环境公益,是公众参与的一种有效体现;同时,诉前程序有利于发挥行政机关积极履行职能,节约司法资源的作用。但是诉前程序在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民事领域的环境公益诉讼适格的社会组织不愿意提起诉或者区域范围内缺乏适格主体。环境行政公益诉前程序检察机关案件来源单一;行政机关收到的检察建议书内容不明确,导致在整改过程中没有具体的标准。基于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诉前程序的特征和目的,首先从环境公益诉讼前程序的概念和理论基础出发,探究环境公益诉前程序制度和一般前置性程序的不同,表明它的独特意义以及存在的必要性。其次结合目前诉前程序的法律规定以及两年的试点实践分别归纳民事和行政环境公益诉前程序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同时,借鉴域外关于环境公益诉讼诉前程序的法律规定,对我国诉前程序的完善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如美国诉前通知程序,日本监察请求程序以及德国的环境团体诉讼限制的相关规定对我国诉前程序的启示:一是环境公益诉讼诉前程序的相关规定予以制度细化;二是明确和加强环境行政执法的职责权限;三是诉前程序应有利于社会组织、行政机关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履行职责。笔者将结合我国目前法律规定以及实践中产生的问题对诉前程序提出一些完善建议。由于环境民事和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的理论基础和适用前提的不同,所以完善建议不能一概论之。民事诉前程序应侧重于提高社会组织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行政公益诉前程序则应在于提高行政机关的履职能动性和有效性。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近视眼患病率不断上升,因为其普遍性和巨大的公共卫生成本,儿童近视眼和高度近视眼逐渐成为影响国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角膜塑形镜(Ortho-K)是一种特殊的硬性隐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以科技的进步与创新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的现代物流管理在现阶段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
目的分析应用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早期发生骨折移位的原因。方法回顾我院从2009年3月~2011年5月,应用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共2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生术后早期骨折移位的6
我国高等学校经过60多年的发展,在管理体制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这种管理特色在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我国政治、经济、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影响,高
目的研究房水中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4(sCD44)、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MP-2)的水平及MMP-2与TIMP-2比值的变化与高度近视眼(HM)合并原发性开角
由于在中小桥梁工程中大量采用空心板结构,本文结合笔者在工程施工管理中的经验,对桥梁工程中空心板的施工质量控制进行了简要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