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社会转型的速度过快,涉及范围较广,导致社会问题的不断累积和社会矛盾的频繁出现。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一方面由于青年在社会参与过程中因刺激源不断的增多产生大量的情感体验和强烈的情绪反应;另一方面由于在网络空间表达情绪的现实成本低、可行性高、风险小,但是效果佳,所以青年群体普遍倾向于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抒发情感和表达情绪。这不仅是青年民情民意的直接反应,还是青年借助多样的刺激源来释放和宣泄自己情绪的主要途径,从而造成网络集群行为的多发性。因此,本论文以网络集群行为为切入点对青年网络情绪表达进行研究。 首先,结合相关概念分析,笔者认为青年网络情绪表达是在网络空间中,青年个体在自我情绪、他人情绪以及自我情绪和他人情绪相互作用的影响下,基于自我内在的情绪体验,通过表情、语言、行为等可观察的外部方式,展现具有一定社会功能和意义的行为过程。在确定青年网络情绪表达概念前提下,对情绪社会关系理论、情绪社会分享理论、情绪感染理论、群际情绪理论、青年情绪的社会化过程等观点进行梳理和认知,这些观点说明青年网络情绪表达的可能性和重要性;其次,青年网络情绪表达的基本特点主要体现在表达环境的虚拟性和开放性、表达主体的需求性和能动性、表达内容的随意性和感染性、表达方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表达效果的夸大性和偏差性、表达受众的包容性和盲从性;再次,从宏观层面的环境方面和微观层面的个体方面来把握它们是如何影响青年网络情绪表达的。宏观层面的环境影响因素包括:青年社会情绪累积和话语权增加的社会因素、多元文化价值观融合和冲突的文化因素、媒介技术发展的技术因素;微观层面的个体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因素、气质因素、心理因素。同时,运用具体的网络集群行为—帝吧远征facebook事件为案例,从情绪察觉、情绪判断、情绪分享、情绪凝聚四个阶段对青年网络情绪表达的过程进行分析解读。在情绪察觉阶段青年主要是认识和了解自己或他人对刺激事件的的心理反应和感受体验;在情绪判断阶段青年通过不断的评价活动来判断和调节自己对刺激源产生的情绪反应;在情绪分享阶段青年会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方式对情绪反应进行展示;在情绪凝聚阶段青年网络情绪表达经过群体性的努力,最终导致情绪集体式的爆发,情绪也可能随着刺激源的消失走向衰落。因此,笔者最后从青年自我的理性调控、政府规范的程式调控、信息传播的技术调控三个角度来全方位总结调控青年网络情绪表达的有效对策,以确保青年形成理性有序的网络情绪表达习惯和拥有良好的网络参与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