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旅游业发展快速拓展至滨海与海岛地区,海岛旅游地域系统及其发展日渐成为国内人文地理学研究热点区域与焦点议题。作为中国典型旅游海岛之一的朱家尖,拥有优越的海洋旅游发展条件,旅游产业迅速成长并日益成为浙东海洋旅游区的重要节点。为此,构建海岛旅游地域系统演化分析框架,深入剖析舟山朱家尖岛旅游地域系统形成和发展的要素与动力、阶段与特征、路径惯性及其旅游社会文化空间效应,试图阐释海岛旅游地域系统的演化特性,以丰富人地关系变迁研究滨海案例,提升海岛旅游地域系统的可持续能力。 全文围绕“海岛旅游地域系统是什么在演化——如何演化——演化趋向是什么”这一海岛人地关系演化的主旨科学问题展开,并得到如下结论: (1)利用构建的海岛旅游地域系统演化分析模型和《普陀年鉴》、《普陀县志》、实地访谈,及2005与2015年朱家尖遥感影像等,分析其核心要素的演化。研究发现:朱家尖旅游地域系统呈现鲜明的旅游开发前、开发后的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三阶段,开发前朱家尖以渔业为主、土地利用效率低,仅有个别零散游客进入;开发后游客数量经历了迅速增多、游客人数增多但增速下降的两阶段,直到1990年后社区居民才开始参与旅游经营。朱家尖土地利用率提高,尤其是村镇用地、交通运输等用地的比重显著增加,旅游业摆脱单纯景点开发模式,催化了全岛餐饮、住宿、交通等旅游相关产业快速发展。 (2)利用《舟山市旅游资源普查总报告(2004)》、《普陀县志》和1000份调查问卷等数据分析朱家尖旅游地域系统演化动力,研究发现:①朱家尖旅游地域系统演化的动力源自旅游吸引物、游客需求与消费、旅游中介引导和区际旅游发展;②调查问卷统计数据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当前游客、社区居民、旅游从业人员及政府人员对朱家尖旅游地域系统影响程度各不相同,其中政府、旅游从业人员对朱家尖旅游发展影响分别居主导、次要地位;③朱家尖旅游地域系统演化经历了探索、参与和发展阶段,目前处于巩固阶段,演化过程中形成一系列旅游政策和旅游需求导向的动态路径锁定与演替特征,存在以正反馈为主的路径依赖,这容易导致朱家尖旅游发展锁定于某一业态或模式之中。 (3)采用旅游产品双周期模型分析普陀山对朱家尖旅游的空间影响,发现①普陀山旅游发展既辐射了朱家尖旅游,又使得朱家尖的旅游产品结构受到空间剥夺而产生阴影效应。尤其是朱家尖旅游发展前后的文化和社会空间变化印证了普陀旅游区对朱家尖旅游发展的阴影效应。②基于游客调查问卷和入岛游客量预测函数预测在保持现有旅游条件和消除旅游发展障碍因素两种情景下朱家尖未来游客量,发现入岛游客量潜力巨大,但旅游产品结构缺陷是阻碍游客增长的主因。为此,建议从旅游业态、景区建设、人才支撑三协同视角塑造朱家尖旅游新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