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喷策略与燃料性质对柴油机低温燃烧和排放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erkk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世界各国日趋严苛的排放法规,较高的氮氧化物和碳烟排放成为限制柴油机快速发展的瓶颈。本文在一台四缸轻型柴油机上,通过引入废气再循环(EGR)实现柴油机低温燃烧模式,降低柴油机soot和NOx排放,并采用不同的预喷策略和混合燃料,对比研究预喷策略和燃料性质对柴油机低温燃烧和排放特性的影响。四种试验燃料包括纯柴油(D100)、掺混有30%体积比汽油的柴油/汽油混合燃料(D70G30)、掺混有30%体积比正丁醇的柴油/正丁醇混合燃料(D70B30)和掺混有15%体积比汽油和15%体积比正丁醇的柴油/汽油/正丁醇混合燃料(D70B15G15)。试验结果表明:掺混汽油或正丁醇能够明显增大混合燃料的喷雾锥角,改善燃料的喷雾特性。与D100相比,混合燃料的soot排放降低,NOx排放升高,缸内燃烧压力和放热率峰值显著增大,缸内燃烧温度升高,最大压力升高率(MPRR)增大,燃油经济性变差。但是,汽油或正丁醇的掺混能够抵消因采用预喷策略所引起的燃烧效率的降低。当EGR率高于27%,四种燃料的soot、CO和THC排放急剧恶化,颗粒物数浓度和质量浓度升高,但是,汽油或正丁醇的掺混能够大幅度抵消引入大比例EGR所带来的颗粒物排放的激增,混合燃料的soot、CO和THC排放对EGR率的敏感度也要小于D100。对于四种燃料,soot排放随着预喷的加入而升高,但是,加入汽油或正丁醇可以大幅改善上述现象。较小的预喷间隔可以显著降低BSFC。引入预喷策略能够缓解掺混汽油或正丁醇所引起的NOx排放恶化趋势。与D100相比,混合燃料的总颗粒物质量浓度和颗粒物数浓度峰值粒径减小,并且随着正丁醇掺混比例的增加而降低。无论采取何种喷油策略,D100的积聚态颗粒物数浓度始终高于其余三种混合燃料。采用预喷策略可以大幅度降低混合燃料的总颗粒物数浓度,尤其是粒径23nm以下的颗粒物数浓度。引入预喷策略导致四种燃料GMD的升高,但三种混合燃料的GMDD始终都小于D100。此外,D100的GMD随预喷策略变化的幅度明显小于其余三种混合燃料。
其他文献
本文是在科技部科技人员服务企业项目“高温高压倒吊桶先导超大排量蒸汽疏水阀研究开发”(编号:2009GJG10005)的资助下完成的。蒸汽疏水阀作为一种自力式控制类阀门,在蒸汽加热设备和蒸汽管网中广泛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工业规模的扩大,工业生产呈现大容量、高参数、高效低耗的趋势,对工作压力和温度要求愈来愈高,对排量要求愈来愈大。但在高温高压工况下,先导式蒸汽疏水阀流体诱导振动问题突出,进而诱发管路
核反应堆板状燃料组件内的流道形状通常是一种狭窄的矩形通道,通道狭缝宽度一般为2~3mm。受到空间的限制,通道内的流动沸腾换热呈现出一维受限空间的沸腾流动换热特性。论文对细
概率密度函数(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PDF)能有效地计算湍流与化学反应相互作用,已经成功地模拟了许多实验室尺度的火焰。通常PDF方法在网格中使用大量的颗粒以近似当地物理量的概率密度函数,并在颗粒上计算化学反应。由于化学反应计算的刚性,导致PDF方法模拟时会消耗较多的计算资源。稀疏拉格朗日过滤密度函数(Sparse-Lagrangian filtered dens
我国现有单缸柴油机主要是七八十年代设计的,结构陈旧,很难符合第二代单缸柴油机标准的要求。本文以S1110水冷单缸柴油机为例,利用有限元方法,以机体组件为分析对象,以减轻机
近年来表面改性材料的性能研究越来越受到科研工作者的关注,其通过表面制备的微纳结构,可以显现出超疏水和超亲水结构,可以极大的减小阻力和强化换热进而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当
随着集成技术的提高,化工、食品等行业的过程设备越来越趋于小型化。小型化设备会导致热流密度的增加,因此必须配以尺寸合适、质量轻盈、效率高的传热装置以满足这一变化。弯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文以霍山石斛多糖(DHP-2A)为研究材料,采用柱前荧光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荧光标记的霍山石斛多糖(DHP-2A-tyr-FITC)在体内胃肠道中分子量的变化行为,然后通过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实验对体内实验进行验证,探索霍山石斛多糖在胃肠道中降解机制,最后对胃肠道中稳定存在的霍山石斛多糖片段进行体外制备。取得的研究结果如下:(1)制备了荧光标记的霍山石斛多糖(DHP-2A-tyr-FITC)。
非锚固浮顶油罐是我国战略石油储备库的关键设备,也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保障设施。随着油罐向大型化发展,其潜在风险越来越大,尤其在地震作用下,非锚固外浮顶油罐发生破
《书谱》作为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一朵奇葩,在我国书法艺术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在理论上,孙过庭继承前人的研究成果,并加以阐发,涉及书法创作的各个方面。本文就从其中所论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