蜥蜴柳对重金属的耐性研究

来源 :安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g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研究了木本植物旱柳(Salix matsudana,俗称柳树)对重金属的耐受性。通过野外铜尾矿废弃地旱柳群落结构调查、旱柳水培、砂培及铜尾矿盆栽实验,探讨了在重金属胁迫下,旱柳群落结构组成、旱柳生长情况和生理指标变化,并分析了旱柳盆栽前后土壤理化性质及旱柳对重金属铜、铅、锌、镉的吸收能力及修复的差异,具体研究结果如下:   1.通过对安庆月山尾矿调查区域的实地考察发现,该区域内自然定居的高等植物有24种,分别隶属于13科24属。其中木本植物以旱柳为主,草本植物以白茅、芦苇和水蜡烛为主。木本植物中旱柳的重要值为2.34,远高于其它定居的木本植物,为该铜尾矿木本植物群落的建群种和优势种,因此该群落为旱柳植物群落。Simpson多样性指数为0.6153,Shannon-Wiener指数为2.5570,均匀度E为0.1936,说明该群落结构简单,群落多样性指数低,处于草本植物群落向木本植物群落演替的初期阶段。   2.通过根生长法探讨了重金属Cu2+、Pb2+、Zn2+及其混合液对旱柳枝条不定根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溶液对旱柳枝条不定根的生长存在显著的影响;当Cu2+浓度高于15mg·L-1、混合溶液浓度高于20 mg·L-1、Zn2+浓度高于30 mg·L-1,旱柳枝条均无不定根生成。溶液浓度达到40 mg·L-1时,只有Pb2+处理组能长出不定根;随着溶液浓度的升高,旱柳枝条不定根的数目逐渐下降。Pb2+处理组不定根数目最多、不定根的最长根长及平均根长最长、生根率最高。结果表明,旱柳枝条对Pb2+的耐受性最强,对Cu2+的耐受性最弱。   3.通过砂培方法研究了在有无营养液的条件下,Cu2+溶液对旱柳扦插枝条株高、不定根长度及其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u2+浓度为9 mg·L-1时,无营养液组中平均株高、平均根长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7 cm和10.18 cm;营养液组中Cu2+浓度为12 mg·L-1时,株高达到最大值27.2 cm,Cu2+浓度为6 mg·L-1时,平均根长达到最大值10.87 cm,各处理组差异不显著。在旱柳生长的不同阶段,施加Cu2+溶液组中POD和CAT酶活性差异不显著,SOD和POD酶在旱柳叶片抗氧化酶体系中起主要作用。   4.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旱柳在不同基质配比中的生长状况及其对重金属铜、铅、锌、镉的吸收与富集能力。盆栽基质是以尾矿与校园土按100:0、80:20、60:40、40:60、20:80、0:100比例方式(体积比)混合而成。结果发现,随着铜尾矿含量的下降,旱柳不定根的长度、株高逐渐增加,SOD、POD和CAT酶活性逐渐增强。盆栽210 d后,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增加,TA100组分别增至13.762和0.382 g·kg-1。盆栽210 d后,基质中铜、铅、锌及镉的含量均有所下降,TA100组分别降至650.63、35.51、1347.72和2.92 mg·kg-1。TA100组根系中铜和锌的含量分别为1649.06 mg·kg-1和628.21 mg·kg-1,叶片中锌和镉的含量达到879.69 mg·kg-1和17.27 mg·kg-1,旱柳叶片对锌的转运系数达到1.400,对镉的转运系数达到3.067,通过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均呈现出极显著的线性关系,说明旱柳能够用于重金属铜、锌及镉污染土壤的修复。
其他文献
前不久,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主持人节目研究会理事长白谦诚曾经提出主持人“跳槽”的“转会制”问题,认为主持人像球星一样实行“转会制”是大势所趋。哪个台要人就付转会费,这种市
吉化集团公司丙烯腈装置是该公司的主要装置之一,原生产能力为8万吨/年,根据市场需要,公司决定扩产到10.6万吨/年,并再建一套同样的装置。该装置的系统十分复杂,操作难度大,要求高,
AFR1基因于1993年被Konopka发现。接下来的研究工作显示,过量表达Afr1p可促进a型细胞对α因子诱导产生的细胞周期停滞的适应;Afr1p对于细胞融合过程中融合突起的形成至关重要,af
在查阅了大量的关于小分子化合物与DNA作用文献的基础上,研究了杂环偶氮化合物TADNm、5-Br-PADN、2,7-PADN和BTARH等与鱼精DNA的显色反应,提出了测定DNA的新方法。 1.研究了DN
色彩在平面设计中应用较为广泛,平面设计与色彩之间更是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不同的色彩所占面积、比例的不同所代表的情感也不同,不同的地域、不同文化也有着不同的代表
正确认识互联网对传统新闻媒体的影响rn互联网对传统新闻媒体,尤其是对国内新闻媒体已构成强劲的挑战.如果我们的新闻媒体不做出积极的回应,加大新闻改革的力度,就会失去在受